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633.第1633章 阴谋(上)
夫一听这是斯维尔德洛夫的意思,立刻就变了一副脸色,连胜支持道:“只要雅科夫同志下定了决心,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

雅戈达对萨布罗夫的态度十分满意,连声表扬了他一番之后,又道:“现在雅科夫同志希望你来制定一份全盘计划,争取尽快的除掉某人,以免夜长梦多!”

萨布罗夫笑眯眯地回答道:“没有问题,想要解决掉某人非常的简单。我有三套方案!”

雅戈达一听方案这么多,那真是眉开眼笑:“快说来听听!”

萨布罗夫好整以暇的回答道:“如此……如此这般……”

这一番解说下来雅戈达听得是眉开眼笑,在他看来萨布罗夫的三个方案都是相当的好,如果一定要他选出一个更好的方案,那还是等某人去奥伦堡视察的时候动手最完美。原因嘛非常的简单,第一奥伦堡离莫斯科比较远,防卫力量不如莫斯科那么严密。第二原因就是奥伦堡那边有他的人,当地守备部队的一个师长正好跟他关系是相当的密切,想必这一位不介意将军长的少将军衔多换几颗星星吧?

雅戈达是那种一旦下定了决心就会马上去做的人,跟萨布罗夫分手之后,他立刻亲自赶赴奥伦堡同那位军长进行沟通。老话说得好财帛动人心,在足够的利益面前90的人是没办法坚持原则的,而这位叫做马尔科夫的军长也就是这一类人,他很快就答应了雅戈达,表示愿意执行除掉某仙人的任务,而斯维尔德洛夫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保举他一个上将的职位。

搞定了行凶的人之后,雅戈达的全副精力都投入了侦察行动之中,侦察什么呢?主要是搞清楚某仙人的行动路线,只有搞清楚了某仙人的行动路线,他才能决定怎么让某仙人消失。

李晓峰这一趟去奥伦堡主要是视察畜牧业的发展,作为乌拉尔河流域所覆盖的主要地区,这里工业、农业和畜牧业都十分发达。而现在苏联的农业和畜牧业问题是不少的,某仙人这一趟主要是一路走向中亚,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政,治局下一阶段对畜牧业和农业的改革提供依据。

按照某仙人的安排他是不准备坐飞机视察了,准备一路坐火车边走边看,深入的了解实际情况,搞清楚第一手的数据。不得不说这就给了雅戈达一干宵小可乘之机。比如萨布罗夫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给出的意见就是炸毁火车,具体的方法就是当李晓峰的专列抵达乌拉尔河上的一座桥梁时,连桥带车全给他炸掉。

说起来,雅戈达也是真够狠的,至少是比斯维尔德洛夫狠多了,如果当年的斯维尔德洛夫也具备这种“凶狠”的气质,恐怕当年列宁就不会纠结将位置传给谁了。

对于雅戈达来说是一切就绪只欠东风了,他觉得前途将是一片光明,没有了某仙人的牵绊,斯维尔德洛夫将当很多年的领导核心,而他也可以借助亲亲表哥的提携更上一层楼,甚至还有问鼎最高宝座的机会,只要一想到这种可能他就止不住的激动,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只不过雅戈达并不知道,他的计划并不算完美,因为一开始他的计划就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叫萨布罗夫。而萨布罗夫这个人也许大聪明没有但是小聪明是足够多的。

前面说了萨布罗夫之所以向雅戈达靠拢最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倒台了,作为斯.大林的同党,哪怕不是什么核心人物,基本上也可以宣布是政治生命终结了。而他作为一个富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他这才使劲的向雅戈达和斯维尔德洛夫靠拢。

你问萨布罗夫为什么不向某仙人靠拢?原因很简单,某仙人不待见他。像萨布罗夫这种能力平平的家伙李晓峰实在没有兴趣。

所以别看萨布罗夫给雅戈达出了主意,而且这个主意看上去也像那么回事,但只有萨布罗夫知道这都是在演戏。从始至终他都不看好斯维尔德洛夫,尤其是最近几年,他更是觉得斯维尔德洛夫是一天天的走下坡路,最高宝座迟早都是某仙人的,这种趋势是不可抵挡的。

此时的萨布罗夫是焦躁的,他很担心自己所在的派系又一次药丸,而这时候可没有第二个雅戈达和斯维尔德洛夫可以投靠了。所以萨布罗夫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怎么脱离斯维尔德洛夫这艘破船,他不光要将自己摘干净,而且最好还能借此取悦李晓峰,从而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

想法是很好,但是实施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因为萨布罗夫一直就没有机会去敲开通向李晓峰阵营的大门。而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雅戈达自己送人头上门,你说他萨布罗夫能不高兴吗?

萨布罗夫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价值,这完全可以用来当他投靠某仙人的投名状额敲门砖。想必某仙人应该会很高兴知道这场阴谋吧!

是的,对萨布罗夫来说,跟着雅戈达一起搞刺杀玩阴谋一旦成功确实收获巨大。但是谁能保证这种事儿一定就能成功呢?万一失败了呢?

可以想象一旦失败了,雅戈达和他必然将面临暴怒的某仙人,那个时候等待他们的恐怕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局面了。像萨布罗夫这种会算账的人怎么可能只看收益不看风险?如此大的风险根本就是玩命好不好!

所以萨布罗夫很简单的就想到了一条稳赚不赔的路子,告密。可以想象一旦李晓峰获知了这些情报,雅戈达还有戏吗?可以说分分钟


状态提示:1633.第1633章 阴谋(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