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242.第242章 演习or演戏(续)
然在亲民的某仙人。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黑影唰的跃起,一个野蛮冲撞就给刺客撞翻在地,接着施展大小擒拿手一举将刺客制服,那个表现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犀利!

主席台上的大佬们纷纷鼓掌,对此表示十分的满意,赞叹布尔什维克特科的警卫就是山中猛虎海中蛟龙,如果当年林肯有这样一批精锐的勇士,那绝对就不会悲剧了。大佬们纷纷向列宁表示祝贺和羡慕之情。

当然,列宁也听出来了,这批人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祝贺都显得心口不一,羡慕神马的自然也就别当真,人家就是客气客气。实际上列宁自己也觉得这个项目可有可无,真正的刺客怎么可能这么蠢,还右手枪左手雷,还叽里呱啦的乱叫,没有这么蠢的人,不动声色的站在人群里抬手一枪就能解决问题,这么搞不是纯属找死么!

列宁甚至认为,如果自己是刺客,直接一雷丢过去就完了,如果没炸死某个烧包的混蛋,再来补抢鞭尸不迟。就在列宁叹息不已,认为某人还是没有地下工作经验,不懂得怎么搞暗杀的时候,场内似乎又有了新的动静。

制服刺客之后,演习并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演习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只见先头围在李晓峰左右的几个警卫,迅速向某人靠拢,组成了一圈移动的人墙将某人牢牢的包围在最中心,接着身后梅赛德斯轿车上的司机迅速的发动汽车,开始向某仙人靠拢。在人墙的掩护下,李晓峰迅速的返回汽车,立刻在开道的摩托车掩护下,撤离当场。

看了这一幕,列宁将刚才想说的话生生咽了回去,这一连窜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几个呼吸之间就将某人从险境中拉了出来,迅速撤离了最危险的现场。这么快捷和迅速的反应,对于这个年代的保卫水平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在座的各位大佬、包括列宁,都很清楚这个年月的安保是个什么水平,就拿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来说。悲催的费迪南大公夫妇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在二把刀的警卫和司机手上,没有他们犯二,这两口子至少能救回来一个。

说句马后炮的话,如果当时保护大公夫妇的是特科的警卫,恐怕就没刺客什么事儿了,就算不能当场活捉那货,至少也能让大公夫妇迅速撤离,给后面的抢救赢得时间。

“安德烈的表现不错!”列宁小声的对捷尔任斯基说道,而后者也认可这个结论,如果在实战中特科的警卫也能发挥出同样的水平,那么捷尔任斯基就可以对安保问题大大的松一口气了。

在摩托车的护卫下,梅赛德斯小轿车快速发动,驶离了事发当场,就在观众们准备再次鼓掌衷心的再祝贺列宁一次的时候,突变忽然发生。

砰的一声枪响,梅赛德斯小轿车的车轮顿时瘪了下去,车身一抖一个踉跄顿时就横在了马路中央。紧接着像是接到了什么信号一样,一群武装匪徒从街角冒了出来,啪啪啪的枪声不断,横在当场的小汽车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

列宁咽了一口吐沫,如今他已经把刺杀太儿戏这一条忘到了九霄云外,如果现实中他也遭遇到了如此险恶的场景,该怎么应对?贸然下车绝对是要被打成蜂窝煤的,但是留在车里似乎也有可能变成筛子,一时间导师大人纠结不已,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特科的警卫完全没有那个纠结的功夫,他们飞快的就做出了选择,首先是开路的两辆摩托车上的警卫迅速下车,以车身为掩护,掏出武器狠狠的还击。

只见这六个人迅速从大衣里掏出乌兹冲锋枪,上膛瞄准一气呵成,顿时两道火舌就封锁了刺客们前进的道路,将他们压回了街角。接下来六个人两两一组,轮番的上阵,不断的用强大的火力压制刺客。

三组人马配合无间,绝对不会出现大家伙一起开枪,然后一起打完子弹的窘境。他们是互相掩护,一组人马射击,一组人马警戒预备,另一组换子弹。虽然人少,但是刺客全完全讨不到一点便宜。

在此同时,汽车里的人也不用纠结了,警卫们护卫着李晓峰快速下车,首先下车的两个警卫警戒着四周,接下来两个保镖压低李晓峰的身体,时刻用自己身体遮挡住最危险的方向,其中一个秘书还用那个黑色的手提箱遮挡住李晓峰的要害,最后司机和副驾驶断后,很快的在这六个人的掩护下,李晓峰安全的撤出了汽车,躲进了一幢建筑暂避。

一连窜的功夫让列宁最为纠结的问题就轻松的被解决,尤其是下车那一段的交替掩护,做得是十分精彩,唯一让列宁感到疑惑的是,将那个黑色手提箱当盾牌使用实在是有些牵强,不过想想当时的情况,有个手提箱挡着总比没有强。

对此,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并不认同,他从台下拿出了个一模一样的黑色手提箱,比划着对列宁解释道:“列宁同志,请不要小看这个手提箱的作用,首先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手提箱……”说着他打开了锁扣,将手提箱内部的构造摊开给列宁过目。

“这个手提箱是特制的,里面装了五毫米厚的防弹钢板,能在近距离抵挡手枪弹的直射,而且这个手提箱里还装有一只乌兹冲锋枪,只要扳动手提箱提手上的开关,它就能在手提箱内直接开火!”

好吧,列宁直接就震惊了,他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手提箱里就有这么多门道,既可以当盾牌用,还可以直接


状态提示:242.第242章 演习or演戏(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