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635.第635章 各怀鬼胎(中)

从地图上看,阿列克谢耶夫的说法似乎有道理,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的汇集点,处于卢汉斯克的后方,向南直抵克里木半岛,能够沟通里海、亚速海和黑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很重要的粮食基地。

如果能拿下这里,就可以把整个乌克兰的东南方向和克里木半岛作为基地,然后就能顺着伏尔加河和顿河北上,兵锋能直指莫斯科。就算无法在莫斯科方向取得进展,也能沟通东北方向,跟乌法取得联系。反正,只要有一点军事常识,就知道夺取察里津确实是一步好棋。

坐在这个帐篷里的,不管是科尔尼洛夫还是邓尼金和弗兰格尔,虽然都算不上什么军事家,但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他们还是懂的。所以他们都同意夺取察里津确实是个好想法。

但问题是,想法好,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实现。军事家跟一般军人的区别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但很可惜,这几位都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如果兵员充沛且人强马壮,他们都有把握拿下察里津。不过现在,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去打察里津,这几位还真没有把握。

邓尼金就首先说道:“拿下察里津是个很好的想法,但问题是,就算有弗兰格尔将军的支援,就算布尔什维克的主要注意力都被捷克军团所吸引了,以我们现在的兵力也无法完全保证能拿下察里津。”

稍微一顿,邓尼金很严肃地说道:“我必须提醒阁下,这是冒险,或者说是赌博,一旦失败,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阿列克谢耶夫清楚这一点吗?作为一个将军,一个高级军官,对此他是心知肚明的,以科尔尼洛夫和弗兰格尔现有的兵力去打察里津确实是在冒险,风险还很大!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要鼓动这个计划呢?原因很简单,政治需要。自从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人达成了布列斯特合约之后,俄国的形势似乎是比较明朗了——就像列宁说的,一场内战不可避免!

如果布尔什维克能够再下一城,消灭掉国内的反对派,那么俄国今后半个世纪的走向就基本明确了,不用说共产党将开天辟地。反之,如果俄国国内的反对派造反成功,打垮了布尔什维克,那么俄国恐怕将恢复到老秩序,也就是像二月革命胜利之后的那种状态,继续乱下去,甚至会呈现出一种群雄军阀割据的状态。

当然,对于阿列克谢耶夫等人来说,这样的混乱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游戏又重新回到了他们所制订的规则当中,就算是乱也是民主的乱、高尚的乱、道德的乱。比布尔什维克黑暗、残暴的“秩序”要强一万倍。

可以想象,在那种混乱的状况下,对野心家们来说,是充满了机遇的。不管最后俄国变成什么鬼样子,甚至分裂成几块几十块,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那才是真理。

这一点儿都不是开玩笑,在历史上,在俄国内战中,白军的头头脑脑之间,可是一点儿都不团结,更谈不上什么和睦。就比如这个帐篷里坐着的两个人,邓尼金和弗兰格尔,作为白军的主要将领,这二位的矛盾后来就非常的尖锐,斗争那个叫激烈。最后弗兰格尔被邓尼金赶出了俄国。

其他的,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之间的纠纷,政治领袖和拥兵自重的军阀之间的矛盾,林林总总的一大堆。可以说从一开始,这批人就不是一条心,也从来没想过要朝一个方向走,只要是条件允许,这帮货就会互相倾轧,争权夺利。

其实,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就表现出了这种现象,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就不断,这原本势力最强大的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不断的削弱着他们的力量,就算没有布尔什维克,这两党迟早也会打一个你死我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白军首领之间的内斗也间接的帮了布尔什维克的大忙,而随着布尔什维克完全控制了俄国的工业核心,随着红军不断的被武装起来,内部斗争不断又只能吃外国救济的白军集团,失败自然是不可不免的。

当然,这些话有些扯远了,反正只需要明白一点,白军内部一点儿都不安宁,各路野心家都有自己的打算,根本就拧不成一股绳,都想着算计对方自己捞便宜就够了。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阿列克谢耶夫准备算计一把科尔尼洛夫,他所代表的社会革命党确实跟协约国集团取得了联系,也确实准备好发动叛乱。

但是其中有一个小问题,社会革命党跟军方的关系很一般,不少老派的军官都认为,正是社会革命党在去年七月到十月份的胡折腾,才导致了布尔什维克上台。对于这帮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家伙们,旧军官并没有多少好感。大批观望中的军官们更希望有一个真正诚实可靠的军人来领导他们,对社会革命党并不是特别买账。

不光是俄国国内的旧军官,协约国集团对社会革命党的感观都不太好,实际上协约国集团对俄国国内的政党都没有特别好的印象。在二月革命胜利之前,英法两国对极右的立宪民主党都不满意,觉得他们太激进了,甚至都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实际上当俄国二月革命胜利之后,英法两国虽然迫不得已的不得不跟之前他们不喜欢立宪民主党打交道,也不得不积极的拉拢他们。但是从一开始英国人和法国人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加强对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的工作


状态提示:635.第635章 各怀鬼胎(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