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985.第985章 战争的尾声(上)
准点的打响了,在福煦的亲自带领下,包围圈里残存的5个师的协约国军队向着西南方向猛冲猛打,一度突破了红军两道封锁线,而就在他们即将打穿红军最后一道防线时魔鬼的呼啸声响起了!

匆匆赶到战场的两个火箭炮旅火力全开,一口气进行了两轮齐射,密集的火箭弹将福煦的部队完全覆盖了,暴露在空地上密集的协约国士兵被成片的杀死,仅仅几分钟的功夫,伤亡就高达上千人。

火箭炮凶猛的火力打断了福煦的良好势头,他的部队开始踌躇开始犹豫,而就是这点儿宝贵的时间,米罗诺夫带着第二骑兵军赶到了战场堵上了突破口,用马刀将协约国的士兵赶了回去。

这次突围失败极大的挫伤了福煦部队的士气,导致一部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协约国士兵开始向红军投降。

“我们应该加强心理攻势!如果我们能够给敌人施加更大的压力,他们很快就会崩溃!”伏龙芝有些兴奋地说道,“让空军向包围圈内投掷更多的传单,让前线的政治委员加强喊话,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瓦解敌人的士气!”

随着伏龙芝一锤定音,红军接下来的战斗方法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之前他们是用刺刀和大炮问候敌人,而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动嘴。在前沿阵地上,政委们不听的拿着大喇叭冲对面的协约国士兵喊话劝降,不断地提无产阶级的友谊之内的攻心话题。

更有甚者,直接将热腾腾的大锅架在了阵地上,锅内煮熟的牛羊肉的香气顺着风就飘到了协约国的阵地上,不少饿极了的协约国士兵顾不得长官枪毙的威胁偷偷摸摸的就跑了过来。一开始人还少,可是随着政委们的“攻势”愈发的强烈,很快整个班,整个排甚至整个连投降的例子都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伏龙芝也有些得意,他指着对面一片死寂的协约国阵地放声大笑道:“我们赢定了!”

不过伏龙芝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说这番话的同时,在包围圈里福煦也在进行最后的战斗布置。

“能跑得动,能拿得起枪的还有多少?”

仅仅几天的功夫,福煦就像老了十多岁,六十多岁的他此时看起来像是八十岁风粗残年的老头子一样。灰白的头发像枯草,蜡黄的皮肤中透露着死灰的气息,仿佛只要一阵风就能将老头吹倒。

不过福煦的面貌虽然不好看,但是老头的气息却并不乱,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老头毅然保持着一个元帅必须有的冷静。

“我们必须再进行一次突围,这一次我们兵分两路,英国远征军继续向西南方向突围,法国军队向东突围,突围时间放在明天凌晨,各位,有问题吗?”

下面的军长和师长,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没有一个吭声的,因为仗打到这个份上,还能说什么?至于突围的方向?向南向东又能有什么差别,反正不管怎么看成功的可能性都不高!

是的,此时包围圈里的协约国军队士气已经散了,原本的五个师此时剩下的也就是三个半师的样子,这点儿人马还兵分两路突围,怎么看都是垂死挣扎。

实际上福煦自己也认为这就是垂死挣扎,当时老头对自己的副官解释为什么要让法国军队向东突围的时候,老头是这么说的:“敌人炮兵的火力太猛了,英国人不会成功的。而我们看似是朝另一个死胡同突围,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福煦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在他看来红军不太可能死死地挡住他向华沙城区跑,反正跑进去了依然是被围困,谁会拼死从一个包围圈冲向另一个包围圈呢?

而英国人那边则不一样,突出去了就是海阔天空,红军必然拼死堵口子,上一次突围行动失败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并且福煦还认为只要英国人向西南方向突围,必然会吸引红军绝大部分注意力,那么他这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自然而言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说白了,福煦就是想让英国人当替死鬼,而且这个狡猾的老头在行动开始之前还特别向下面的师长暗示:“等英国人开始突围之后,至少等十五分钟,你们再开始行动!”

不过当时,他的副官问了一句:“可是就算我们成功冲进了华沙城内,又能改变什么?还不是在等死吗?”

福煦当时笑了一声,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在日记中写道:“我只能等,以我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突围成功,只有冲进华沙我的部队才有喘息的机会!我始终相信国家是不可能完全放弃我们不管的!”

说白了,福煦还是想逃进华沙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华沙城内再怎么也比野外强,冲进华沙至少不用在野地里挨冻,说不定还能从波兰人嘴里抢一点儿果腹的食物,而且依托城市打巷战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不得不说,福煦还真算是老谋深算,他大概已经发现了,就算能从西南方向突围出去,后面也会面对红军的追剿。以他们这些饿得打晃晃残兵败将根本就不可能跑得过红军的骑兵,诚然红军的骑兵在阵地战中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活计他们是非常胜任的。

在福煦看来,就算能冲出包围圈恐怕反而死得会更快一些,他如果想捡回一条老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冲进华沙,那样才能坚持更长时间,而坚持的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等到增援部队的可能性更大。

为英国人默哀吧,约翰牛们恐怕想不到他们已经


状态提示:985.第985章 战争的尾声(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