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小说巨匠>第一百五十九章 开学前,放学后(下)

陆艺筹接到《放学后》这篇稿子的时候,正在工作群里跟大家聊古庸生接招德田的事情。

“他的戏路很宽,说不定这次也能扭转局面。”

“其实每次碰到这种事,心情都还挺复杂的,一方面迫切地想看到他不淡定的样子,一方面好奇他的极限在哪里。”

“不淡定的状态目前只怕很难见到,极限在哪里也需要继续等待。”

“关键在于,每次剧情发展都不能符合我们的期待啊,如果不是他要走,我不会说这句话,坦白来说,我甚至有时候会期待他摔一跤,一直很顺利是不是决定离开的一个原因呢?”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编辑的共鸣,古庸生没有续约千红的消息很快在编辑部乃至业内传开,千红编辑聊起这位少年畅销作家,语气中不免带着点火药味。

陆艺筹本来想制止一下这种谈话趋势,转念一想,把已经打出来的“不要过多议论”从后到前逐一删掉,然后回了一句“这个也可以保持期待,但只能在心里期待,对外的统一口径是‘合约到期,和平解约,祝福他,期待下次合作’,如果让我知道谁在公开场合说一句不得体的话,必定严惩不贷。”

大家排队答“收到”。

和莫之余一样,陆艺筹也不看好古庸生的自立门户,不是因为他名气不够,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处在风口浪尖,所以才会处处制肘,包括千红在内,没有谁真的希望再多一个薛慕亮似的竞争对手。

“出走这事他一定会摔跤,虽说写作来源于生活,但毕竟不是真的生活,他能在虚拟的世界里自封为王,却未必能在真实世界顺风顺水,现在唯一的疑问在他会在什么时候,哪个环节跌倒。”魏无知总结性地说道。

同样坐在电脑前,面对着这个聊天框的伊水安显然没办法参与到这个话题中,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八个字刚一落笔,看到陆总回道:“古庸生稿子来了,老魏看私聊。”

接着,陆总和魏总编集体联袂消失,直到下班前陆艺筹才在群里发了一句:“至少这一次,他又赢了!”

……

《放学后》上市一周之后,千红一众编辑们才深切地理解到他们老大所谓“他又赢了”的真谛。

率先对这本书做出反应的是日本,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么多年,中华地区的推理拿不出什么代表性的作品,关注度方面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即便有部分中华读者发现了这部俗,并在推理的论坛“迷宫”上进行推介,仍然被当做是商家的水军,无法引起广泛关注。

在日本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来自中华的挑衅书”的外衣,一经上市,立即引起那些狂热的爱国者们的关注,他们第一时间购买此书,准备逐章逐段地进行批判和攻击,最后将这些结论通过社交网络、国际论坛公诸于世,让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华作者羞愧。

今年刚读大学的相川就是第一批购买《放学后》的读者,他是忠实的推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认为日本推理,宇宙第一,不久前看到自己偶像德田次郎在中华某著名电视台公开嘲讽他们国度无推理,大为兴奋,深以为然。

当听说那个被德田君批评的中华作家不仅没有自我反省,反而公然发出回击时,不禁暗暗腹诽:“何必自取其辱呢。”

带着这种心情,他购买了《放学后》,并准备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书的阅读和相关评论。

他开篇看得很认真,几乎不放过每一个字,目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猜出结局。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不仅没有找出结局,而且还不幸地陷进故事中,心中的不屑一点一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吃惊、困惑,直到看完结局时,这种惊讶和不解才变成清晰的震撼。

这根本就是一部足以媲美本土任何一部上乘推理作!

相川痛苦地得出这个结论,更让他不安的是,这部完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推理故事,还十分游刃有余地呈现了他熟悉的高中生活,出游、箭社以及朦胧的青春悸动,这种笔法和布局几乎可以角逐春秋推理大赏。

相川的目光凝滞在一段话上:【感觉中,好像要开始放长期假一般。】

当令人恍然大悟却震撼心灵的故事结束时,以这样一处“闲笔”收尾,既显得举重若轻,又增添了文章的隽永意味。

相川有充分的名族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重度的推理他实在没有办法睁眼说瞎话把这部《放学后》批判一通。

本格推理髓在于挑战读者、迷惑读者,既要留好自己的伏笔,又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完全错误的方向,以至于在揭露真相时,给读者以“噢,原来如此,我想错了呀”的酣畅感和意外感。

《放学后》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故事在开篇就把矛盾点集中到主角身上,迷惑视听得令人发指,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角身上也的确带着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跟主线上的故事互有关联,可谓是一环扣一环,以至于看到结局,知道真相后,还沉寂在作者的局中久久不能释怀。

因为,作者如此设计的最初意图之一就是为了挑衅读者。

相川只好暂时保持郁闷的沉默,赞美是不可能,攻击又没什么立场,除了那个瑕不掩瑜的“杀机”值得拿出来质疑一下,其他的部分实在构不成有效的槽点。

事实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开学前,放学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