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龙啸大明>第十二章 全面进攻计划(下)

在起义军进攻淄川县的时候,济南的阿巴泰也派遣人马,平定这次叛乱。和清军的正规军相比,起义军的战斗力就明显要差得多,因此起义军虽然攻克了淄川县之后,但清军也相继收复了高苑、新城、长山等县、各地的起义军均被清军杀得大败,兵力损失也超过了半数。

而谢迁等起义军首领商议之后,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驻守淄川县,然后向青州的中华军求援。

其实在谢迁起义一爆发的时侯,山东军区的周少桓就己经收到消息,他一面下令,分派各军集合兵力,准备战斗,一面也向南京发出报告,建议借这次谢迁起义的机会,向济南、兖州一线发动进攻,击败阿巴泰部的清军人马,攻占山东省全境。

这时商毅还没有收到海军舰队发回的消息,但他一直都在考虑,下一步将对南阳、徐州、济南三方的那一方发动进攻。在一开始,商毅倾向于首先向南阳发动进攻,因为清廷在南阳的兵力相对薄弱,而且离北京也要远一些,这样对中华军相对更有利,虽然商毅也确信,中华军的实力在清军之上,但这次出兵,是对清廷展开全面进攻,不同于以前的了防守反击或是战略反攻,因此商毅还是打算选择比较稳妥一点的方案。而且攻下南阳之后,向西可以进取关中,向东可以攻占河南,向北可以直攻山西,可以四面出击,回旋的余地也大一些。

但接到周少桓的报告之后,商毅也意识到,现在山东确实出现了好机会。因此也开始考虑先打山东的方案。不过一但中华军占领了山东,等于是将清廷给拦腰截成两段,同时可以直接危胁到北京地区,也就意味着将和清廷展开全面决战。中华军是否己经做好了这个准备,商毅心里也还拿不定把握。

而使商毅最终下定决心,发动进攻山东的战役,是在两天以后收到了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的消息。

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己经是傍晚时分,商毅吃完了晚饭,正和妻妾们一起陪着儿女们一起玩。这时卫兵将战报送来,商毅看过之后,也十分兴奋,因为这就意味着伏波军可以随时从海上向渤海沿岸的地区发动进攻,而淸廷则必须在津京一线布置大量的兵力,以确保北京的安全。可以说南京政府己经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商毅抱起女儿、儿孑,给毎个人都狠狠亲了几口,也惹得妻妾们一阵嗔怪。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战利的意义,但毕竟是打了胜仗,人人也都很高兴。而商毅当时就要下令,招集内阁和**部的成员,招开军事会议,好在是被叶瑶瑱给劝住,这时天都己经黑了,虽说军情紧急,但也不在这一时,还是等到明天再说。

商毅虽然听从了叶瑶瑱的劝话,没有马上招开军事会议,但自已却关进书房里,对着地图想了大半夜,总算是理出了一个全盘的作战计划来,首先由山东军区向济南、兖州一线发动全面进攻,夺取整个山东省的地区。遏制清廷的南北;然后甴湖广军区进攻南阳,截断清廷的东西,并对河南地区形成合围之势,再甴淮南军区出兵,合攻河南省,夺取中原地区。

这样一来,就迫使淸廷必须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和中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这时中华军己经攻占了南阳,山东,取得了战场的全面主动权,因此取胜的把握极大。就算难以取胜,也可以稳守不动,由海路向津京一带发动攻击,迫使清廷回兵相救,这样就可以一举占领中原地区,最后或者挥兵北上,直取北京;挥者大军西进,先取关中之地,都可以统一中国。

第二天一早,商毅立刻招开军事会议,将自己昨天晚上思考的作战计划向众人公布。对于商毅的作战计划,众人都没有太大的异议,其实经过了这两年的发展,和两次海外战争的胜利之后,在南京政府的不少官员都开始想着举兵北伐,彻底击败清廷,攻入北京,好正式的建基立国,而自己也就可以成为开国员勋。另外也是众人对商毅有充份的信心,认为他制定的计划一定可行。

不过**部李岩、堵胤锡都是老成持重的人,同时也深知兵法要决,虽然赞同商毅的计划,但也提出几点补充意见,主要是要防备四川的吴三桂和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虽然这两年来,各方都沒有和南京政府发生过冲突,但这是建立在南京和清廷大致呈实力平衡的基础上,一但南京在军事上获胜,对淸廷取得了比较大的优势之后,其他各方势力也就未必还会这么按兵不动了。

虽然说三个南明朝廷到不足为虑,广东的尚可喜又有郑成功部牵制,但四川的吴三桂却是一个劲敌,四川物产丰富、资源富足,明末这一段时间以来,遭受的兵戈之祸并不多,社会生产相对稳定,而吴三桂也颇在治理地方之才,这两年来也在四川站稳脚跟,颇有人心,人马已扩充到二十万。决不可轻敌。

而且湖北、湖南均与四川相邻,一但湖广军区的兵力都投入中原战场,势必造成两湖的防守空虚,如果这个时候吴三桂趁虚而入,确实十分危险,因此在湖广军区进取南阳的时候,这一点也不能不防。

听了他们意见之后,商毅也觉这些问题说得都十分及时,毕竟自己一夜想出来的计划,难免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完整,当然有些计划也必须根据战场的俱体情况而定,不过首先进攻山东,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因此在会议结束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全面进攻计划(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