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之鹰>第1038章 厚实根基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战国之鹰》更多支持!

当然,这四百万石的领地总收入,若是扣除了领民自身根据赋税留下的、返还给各个家臣领主的、各个机构的消耗的、领地建设消耗等等的众多消耗,所剩的就不多了。

当然,除了罗氏家各地的领地总收入有了不少的变化以外,各地的人口情况也有了不少的变化。

其中,作为罗氏家的起家之地,更加是罗氏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军事中心,肥前国自然就是罗氏家领地当中人口最多的领地了,该领地到了去年(1559年)已经有了近四十万的人口,其中,青壮二十万人左右,孩童十万人左右。

同样,作为罗氏家起家前期被罗氏家占据了的筑后国、肥后国,这两地在去年(1559年)的人口分别是近二十八万人以及三十五人左右,其中筑后国的青壮为十六万人左右,孩童为七万人左右;而肥后国的青壮为二十一万人左右,孩童为十万人左右。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在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三地的人口当中,青壮、孩童的人口还是不少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三地是最早被罗氏家所占》 据的,也是最早安稳与富裕起来的,如此情况下,当地人口的人口成活率、出生率甚至是长寿率自然就比一般其他战国地区要高上许多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形了。

由于是受罗氏家法度影响最深(是罗氏家最为坚实的支持者。可谓是死忠)。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于是,这三处地区也成为了罗氏家内政阁、军事阁(包含众多常备番队)等众多机构的主要人才来源地区。

与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相比起来,在罗氏家起家中期才纳入罗氏家版图的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这些地区,其青壮、孩童的人口就没有那么多了,毕竟当初这些地区是经历了罗氏家、大友家、大内家势力之间的连番大战的,甚至还发生了一场针对罗氏家的一向一揆,所以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以后,这些地区才重新恢复了原貌。并且开始遵循着罗氏家法度的引导向肥前国、筑后国、丰后国这些地区以往所走过的道路迈进。

这些地区当中,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的总人口分别是二十万人、十五万人、二十八万人、二万人左右,其中筑前国的青壮为十三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丰前国的青壮为七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丰后国的青壮为十五万人左右,孩童为八万人左右;壹岐国的青壮为八千人左右,孩童为四千人左右。

既然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才从当初的战后中恢复到战前境况并且开始增长起人口起来,那么这三、四年里才陆续被罗氏家所占据的西国与南九州地区则是处于补充人口的阶段了。

其中,于1556年才陆续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对马岛这些地区,它们的领地内总人口分别是十三万人、八万人、十二万人、两万人左右。而它们的青壮与孩童的情况分别是,周防国的青壮为三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长门国地区的青壮为二万人左右,孩童为三万人左右;安艺国地区的青壮为四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对马岛则是有一万人左右的青壮以及一千人左右的孩童。

与西国地区的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等地相似,于去年(1559年)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南九州地区,其中萨摩国的人口为十五万人左右,包含青壮三万余人,孩童六万余人;大隅国人口为十万人左右,包含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三万余人;日向国人口为十一万人左右,包含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二万余人。

此外,备后国与伊豫国两地罗氏家所占据的这部分领地,由于实行着罗氏家的军屯法度,所以这两地并没有一般的罗氏家领民(前来投靠的战国其他地区的流民,也只是会在这些地区稍作停留后,就会在罗氏家内政阁人员的安排下,被分批运往罗氏家的其余地区中去定居),当地的田地都是由驻守在当地的临时农兵所耕作的。所以这两地并没有人口(当地驻守的常备、预备役常备以及临时农兵,他们的人头数量都是计算在其各自家中所属的罗氏家领地当中的)。

当然,这里还需要重要指出的是,在罗氏家各地的人口中也已经是包含了合共近四十三万人的明国移民人口的了。

这些明国移民人口的具体分布是,肥前国十万人左右,筑后国六万人左右,肥后国十万人左右,筑前国三万人左右,丰后国五万人左右,丰前国二万人左右,长门国一万余人,周防国一万余人,安艺国一万余人,萨摩国二万余人,日向国与大隅国各一万余人,合共四十三万余人。

而这四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也并非全部都是来自明国的,实际在近二十年里,罗氏家也只是经过王海、王直、尤剑侠、佐墨阳等明国走私商人的船队,获得了不到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罢了。至于剩余的三十余万的明国移民,实际上他们是前面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后代。严格地说,他们也算不得是明国移民了,而是罗氏家领地中土生土长的领民了。

无论是明国移民也好,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领民也好,他们都是


状态提示:第1038章 厚实根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