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之鹰>第390章 濑户合战

话说自从大军驻扎下来后,大内义隆热爱京都文化的毛病竟然这个时候开始发作了。几乎每来投靠一个当地豪族,他就要召开一次欢迎宴会。时间这样一拖,就已经一个多月。

既然作为本阵的大军都如此了,那么作为后阵的众豪强也更加不堪了。而为了迷惑众人,政良也只好随波逐流,一边暗地里指挥领地事务,一边频繁参与个中宴会,大有乐此不疲的迹象。

在这段时间里,政良通过宴会分别结识了不少人。。由于年纪相仿,而且又是声名鹊起之人,三人的交流也甚为投机。

此外,政良也认识了大内晴持。由于大内义隆一直没有继承人,所以后来就将土佐一条家当主一条权大纳言房家之四男要了过来作为养子。再加上母亲正是义隆的姐姐,也就是一条房家的夫人,所以对大内义晴就更加溺爱。一条家是公家出身,而大内家是担当七国守护的武家权威。对义隆而言,自己能有睛持这个同时拥有公家与武家优越血统的养子是一件十分令人雀跃的事情。故此,义隆对睛持抱有很大期望,教育其文武两道,并视之为自己的後继人、大内家的将来。

大内义隆今年也就二十岁,在陶隆房的介绍下,由此与政良相识。虽然知道不久后,这个可怜的家伙就会在撤退途中,在揖屋浦坠海溺毙。但是政良仍然极力与其交好。当然,政良是不会告诉对方,ri后乘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毕竟,大内晴持的死,也是促使大内义隆失去对政治的野心,沉迷于玩治派的原因之一的。罗氏家若想得到发展,就必须等待这个时机。所以为此,大内晴持必须按照历史进程而死。

除了大内晴持外,政良还结识了吉见正赖、小早川正平、吉川兴经、熊谷信直、井上元兼等人。

吉见正赖是石见国三本松城城主。政良可以结交他的意图主要是为了石见银山的伴生矿。按照历史发展,此次大战结束后,吉见正赖会在大内的支持下逐一攻略石见的亲尼子势力。并一定程度上控制石见银山。对于石见银山中的白银。政良是不抱希望的,毕竟这些白银都是尼子家与大内家看的很紧的东西。但是银山附近的伴生矿就不同了,政良知道那里会有一些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政良打算在其余豪强反应过来之前。联合吉见家先行对这些矿脉进行开采。

至于结识小早川正平、吉川兴经、熊谷信直、井上元兼等人,则完全是为了抑制毛利家ri后的发展。

按照历史发展,在此战的撤退途中,小早川正平就会在出云美谈乡鸱巢川战死。此事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让毛利家有了统合小早川家的机会。按照历史记载,天文十三年(1544年)安艺之望族小早川氏分支竹原小早川当主兴景病死无嗣。由于其妻是毛利元就之侄女,元就利用此机命隆景入嗣小早川家。同时由于小早川氏另一支族沼田小早川当主正平战死,而其子繁平是个瞎子,故其家臣对繁平的能力非常质疑;有见于此,元就出面提议由隆景娶正平之女之名入嗣沼田小早川,自此两小早川氏统一,毛利家从此得到濑户内海的控制权,并且得到伊予水军之支援。为了延误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政良决定提醒小早川正平途经出云美谈乡鸱巢川时。最好就先行独自逃跑,避免身死。当然,这个提醒,是由政良安插在其军队之中的侦番到时候来提醒了。

吉川兴经、熊谷信直两人。一个是吉川家现任当主,一个是熊谷家当主。顺利继承吉川家。政良打算到了一定的时候,适当提醒两人。甚至暗中协助两人对抗毛利家。所以,现在先建立一定的私人关系。有助于ri后计略的施展。

井上元兼,现在可谓是毛利家的重臣。当初毛利元就继任家督之时,他以及同族的井上就在、井上元盛、井上元贞、井上元吉等井上家诸分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由于在元就继任家督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井上元兼以元勋自居,其实力和影响力逐渐膨胀起来,他本人也越发骄横跋扈,不把元就放在眼里,比如这一次,若不是大内义隆亲自发出了召集令,他是定然不会跟随毛利家来参战的。即便现在参战了,也是与毛利家的军营分开,显得duli之极。如此一来,毛利元肯定感到不安全的了,所以终于在天文十九年(1550)对井上家族实行大清洗,元兼和其子就兼等家族成员全部被杀。正是藉由此事,毛利家建立起了对其他盟友形势的下属豪族的管理制度。为了延误毛利家的崛起,政良决定ri后提醒一下这个被人灭族的家伙。让他给毛利元就使使绊子。

就在政良与众豪强打得一片火热的时候,大内义隆终于决定出阵了。

四月中旬,大内联军在江之川的都贺之渡架起船桥进入出云,并随之进军赤穴。大内军的首个攻击点就是赤名濑户山城(又名赤穴城),是尼子十旗将之一赤穴光清的的居城。

位於出云南端的濑户山城邻近安芸、石见、备後三国,其前线要衡之位置令濑户山城成为支城网「尼子十旗」中的第四旗,被视为极之重要的据点,是月山富田城的前衞。

“根据侦番汇报,目前濑户山城中,有城主赤穴光清的约三千兵,加上由田中三郎左卫门率领的富田城援军一千骑,濑户山城内共有尼子势四千人,诸位以为该当如何攻略?”军帐之中,大内义隆询问道。

“赤穴光清便利用横流高濑户


状态提示:第390章 濑户合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