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八百九十一章 德国人出手(下)

这是德军开始进攻之后,在美墨边境线战役之中,美军唯一的一次,也是取得很大战果的反击,成为美国本土保卫战之中,唯一的亮点,但对手是意大利军队。

美军士兵跳出战壕,手里的枪一通狠扫,迫击炮弹雨点般落在意军士兵的堆里,一个回合,就把意军士兵打得死伤惨重,向来是跟在盟友德**队屁股后头,捡便宜的意军士兵,哪里经历过这样恐惧的场面。

反击的美军士兵,在意军士兵眼里,跟妖魔鬼怪差不多,于是乎,意军士兵的作战意志,马上就土崩瓦解了,先是最前面进攻的意军部队,抵挡不住,掉头就往回跑。

恐惧是可以蔓延的,很快,逃跑就成为所有意军部队的行为,德军在美墨边境线左路,菲尼克斯方向上的进攻,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溃败,而成为所有进攻部队之中,唯一没有完成战前计划的方向。

雄赳赳进攻的意大利军队五个师,计八万余兵力,最后以损失三万余人,丢了所有坦克的结果,大败而归,踌躇满志的奥罗佐上将,还在等待着意大利军队,突破美军阵地的好消息。

然而,得到的却是损失了三万余人和所有坦克,惨败而归的报告,奥罗佐上将一口鲜血,华丽的喷洒在北美一月里,阳光灿烂的空中,然后,眼前一黑,很干脆的昏过去了。

接到意军进攻惨败的报告之后,隆美尔元帅彻底无语。好在,自己早就有所准备,他命令跟在意军后面的两个军。接替进攻,四个集团军外加五个摩托化步兵旅组成的突击集团,全线压上。

隆美尔元帅并不担心左路突击集团,能否完成预定的任务,在他看来,三路进攻部队,都是单独的进攻方向。不会因为一个方向上,出了点意外,就影响到整个进攻部署。意大利人不自量力的逞能和可笑,只不过是推迟了突破美军,位于菲尼克斯方向上防线的时间而已!

随着德军投入到进攻之中,自此。菲尼克斯方向上的美军第十三集团军。好日子到头了,刚刚狠狠揍了意大利人一顿的美军士兵,返回战壕,还没来得及夸耀刚才的勇敢行为,享受一下痛击敌人的快乐滋味儿,就迎来了德军火山喷发般的炮火。

德军的炮群,可不是意军的炮兵那样的挠痒痒,清一色儿的大口径重炮。数量又多,密集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声。铺天盖地的砸在美军阵地上,顿时,美军阵地上尘土四起,烟柱冲天,泥土混合着钢筋混凝土碎块,夹杂着美军士兵的尸体碎块儿,高高的飞上半空。

炮击之后,是德军士兵排成散兵线的凶猛冲锋,坦克集群掩护着步兵,坦克炮逐点敲掉美军的反坦克火力,在意大利坦克面前,大展神威的美军反坦克武器,现在却不灵光了,当德军坦克的履带,碾压上美军阵地,当德军士兵的军靴,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美军在南部边境线的第一道防线,便宣告崩溃。

进攻发起当日傍晚,德军三路突击集团,均突破美军在南部边境线的第一道防线,在美国境内,平均推进了一百五十余公里,推进速度之快,与对苏联战争之中,首日进攻的速度相媲美,中路德军突破美军阵地之后,前锋部队并不纠缠,逼近圣菲城下。

左路德军突击集团在接手意大利军队进攻之后,很快就突破了美军第十三集团军的防御,给还没来得及庆祝击退意军胜利的美军,狠狠一击,于当日下午攻占菲尼克斯,并包围了美军第十三集团军的两个师。

右路德军进攻部队,包围奥斯汀城,将美军第十一集团军大部,合围在城内及其周边地区,其中突击速度最快的德军第三集团军第一装甲师部队,突进美国境内竟然达到了二百六十余公里,兵锋逼近巴吞鲁日西南部的博蒙特地区。

进攻当天,德军在三个突击方向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展之顺利,让隆美尔元帅都感到惊讶,他立即命令所有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围歼包围圈内的美军部队,而后,按照预定计划,攻取目标。

隆美尔元帅,特别向全军通报表彰了第三集团军的第一装甲师,但他同时给该师师长鲁道夫准将,发去一封电报,“鲁道夫师长,你部推进速度过于迅猛,现在已经处于孤军突出的位置,命令你部,立即停止进攻,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德国南美集团军群第三集团军第一装甲师师长鲁道夫准将,是德国装甲兵之父,闪电战制定者古德里安将军的得以门生,最推崇老师的装甲集群突击的闪电战战术,对于隆美尔元帅命令自己停止进攻,正打到兴头上的鲁道夫准将,大为不满和不解。

说起来,鲁道夫准将与巴特尔还有很深的渊源,在德国发起的欧洲大陆战争之中,当时的巴特尔,就担任德军“闪电突击师”师长,而鲁道夫准将,当时是上校师参谋长,他亲眼目睹了那位年纪不过二十岁的中国人,把起源于德国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乃至鬼神莫测。

巴特尔师长,指挥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闪电突击师”纵横欧洲大陆战场,令当时的英法联军闻风丧胆,打哪以后,巴特尔就成为继老师古德里安之后,第二位衷心敬佩的对象。

调到南美集团军群之后,在对美国战争发起时,鲁道夫准将绝对践行两位偶像的战术和打法,第一装甲师宛若昔日欧洲战场上的“闪电突击师”一般,在美国本土如入无人之境,一天之内,推进速度为全军


状态提示:第两千八百九十一章 德国人出手(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