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三更时分。
西山观音庙里头的大铜钟就被敲响了。
观音庙的僧众就像是过浴佛节一样,开始像勤勤恳恳的蚂蚁似的忙碌着。
寺庙总共不过一百多个和尚,此时全体出动了。
将寺庙的殿堂、庭院、石子路、僧舍、客人厢房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些地方还做了临时的修葺,填补。
主持还派了得力的沙弥去周边的集镇买来许多的油盐酱醋茶,豆腐,笋干,干豆角,酸菜,海带红薯之类的。
僧众当得知宫里头的贵人今日下午便来,各个都是喜气洋洋,像是容光焕发一般。有些还私下打听到底是哪位贵人要来了。那股关心劲像是他们想亲眼看自己的亲人一样。
天色因为只是朦朦亮,所以所有房间和廊道都点上了蜡烛。
像蝴蝶一样,跳跃着红色的火苗,一闪一闪的,给寺院增添了一丝额外的喜庆气氛。
接着,斋堂的小钟敲响了,小沙弥们和寺庙主持都涌向斋堂吃早饭。
今日因为有贵人要来,所以准备的朝食格外的丰盛。
每一个人桌前都一碗豆腐,外加一大碗放着干笋的西米粥。一小碟子酸菜,一小碟子干豆角,一小碟子香干,还有几小块腐乳。
腐乳方方正正的,每一块腐乳就比一截小指头还小上不少。
吃完饭之后,慧身主持便将全部的僧人按资论辈的排序。
然后带领他们鱼贯进入法堂。
法堂的东墙边有十把座椅。最上首的,是并排两座。
此时法堂内灯烛明亮,香火缭绕。西墙边而今放着十条长凳,是平日里供那些坐听法义之座。
此时香炉中,正在烧着一块一块的檀香木。味道清香,余烟袅袅。
僧人们双手合十,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
此时,便有十来名僧人在高低起伏的梵音中,脚步稳重的走进了庄严隆重的法堂。
他们都身披着大红金线百衲袈裟,头戴着金黄色的帽子。脖子上的念珠串又大又长,每一颗珠子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有些珠子还颇有来头,听说是从西方传教来的和尚化身之后的舍利子。
这走进来的十二位僧人,都上了年纪。他们是仅次于住持的长老。
都是精通世事的年长者。
“恭请慧身大法师上座!”一句拖长的洪亮的话在殿堂里回旋。
观音庙的主持便在嘈杂的响声和云雾缭绕的香烟里,双手合十,登上了高座。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慧身主持念了一句法语。所以胡子花白,年老瘦弱了。但神采奕奕,显得格外精神。
慧身主持干咳了一声,威严的向四处扫了一眼,缓缓的说道:“老衲自洪善十年,也就是现在的元瑞元年,至今已历三十年了。怎奈根基浅薄,德行不深,未能支撑门面,未能让香火不衰。老衲今年已七十九,本没有想过咱们寺院会有重振之日,所幸昨日太子妃娘娘派人来说,太皇太后将带着众位贵人,在我寺读经参禅,沉心修炼。太皇太后昨日的千秋宴,今日屈尊便要来礼佛。可见她心意之城,竟是罕见。”
慧身主持说到这里,心里也有一些伤感。声音便有些低哑起来。
这观音庙是他从小到大亲眼目睹它的兴盛和衰败。他从师傅他老人家手里接过这个钵,却没让它多几个善男信女。他到了这把年纪,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
此时,满堂僧众都不知道自家的主持在低着头想些什么。
都摆出一副凛然恭听的样,像是被太皇太后的诚意所感动,一边流下眼泪,一边轻轻的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常智法师!”
“老僧在!”站在右边一队领头的一位长老走出队列,望向慧身主持。
“将当年老衲师傅石佛大法师衣钵托来!”
常智法师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是。”
接着便朝后面高喊,“托~,衣钵!”
喊声刚落,钟声立马响起。
这时,便从外头走进来两位穿戴一新的年轻僧人。都差不多二十多岁的年纪,身材修长,伟岸雄壮,看上去十分的英俊不凡,气宇轩昂。
这两位年轻的僧人都双手托着一个黑漆的雕花木盘。
左边的盘子上放着一件折叠整齐的袈裟。
右边的盘子上放着的就是半只黑的发亮的大碗钵。
钵里头金光闪闪的,又透着一股绿,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两位僧人来到十二位位长老的面前。这些法师们双手合十,合十,弯腰鞠躬,嘴里念着一连串听不清楚的梵语。
梵语浑浊不清,却响彻整个殿宇,过了两三分钟才停住。
常智法师迈着庄重的步伐,带着这两位托着盘的年轻僧人走向慧身主持。
在常智法师的伺候之下,慧身主持将自己身上的一身行头都给换了。
这时候的慧身主持身披紫金大袈裟,头戴佛祖金冠,配上一长串松绿花紫檀木珠。显得格外的神圣尊贵。
众僧无一人发出半点声响。
待慧身主持手持黑钵,众僧便一起叩首高喊道:“参拜慧身大法师。”
慧身看了大家一眼,挺直着身子,在原地打坐道:“坐。”
众僧便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穿戴便打坐,准备开始跟着慧身主持做着每日的惯例——早课。
“诸佛子,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出世正因,当勤加修习,勿令毁犯。云何为戒?戒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