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多喝,谁还灌你不成。”刘海燕说,“你和小潘喝白酒,我跟江燕喝点红酒。”
简单几句对话,潘宝山听得出来,刘海燕和赵铭关系并不融洽。但这并不影响吃饭的氛围,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很会照顾场面。
吃过饭后闲聊,刘海燕很关心潘宝山工作上的事情,问他开展的几个项目进行得如何。
谈起工作方面的事,潘宝山有的是话说,不过他提醒自己不能太敞开嘴,那样会显得没深度。而且潘宝山也知道,刘海燕既然能问那些事,必然是有所了解的,也不用多说。
“现在工作上的事,能做是一方面,能说又是另一方面,宣传也很重要。”刘海燕说,“小潘,你看如果需要的话,给你介绍下宣传方面的关系。”
“跟市报那边有些联系,搞点报道应该没问题。”潘宝山不想过早地让刘海燕施援手,现阶段他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下自己的能力。
不过潘宝山很需要刘海燕的提醒,比如宣传报道的事情,经过刘海燕这么一点,他就觉得是很必要,之前还不怎么在意。
回去后,潘宝山就把这事写到了日志上:四月份搞设施蔬菜大棚报道,五月份搞金银花种植方面的报道。
四月是忙春耕时节,农业就是唱四季歌,到什么季节干什么活。这个时候也是大棚蔬菜丰收的关口,采访报道正合适。
潘宝山打电话给汪凡,把情况说了,问他近期什么时候方便,到时派车子去市里接他来转转看看,帮忙宣传一下。
汪凡不耍奸,说最近没有什么硬任务时间自由,什么时候都行,也不用去车子接,来回麻烦得很,他坐班车直接到县城,如果县里跑乡镇的班车不赶趟再电话联系。
潘宝山说既然这样也就不客气了,说好时间,乡里去车到县城车站等着,因为乡镇的班车有时不按点跑,搞不巧要等半天。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两天后汪凡就到了,潘宝山带着车子亲自去接站。
“汪记者,不好意思麻烦你!”潘宝山热情地把汪凡请上车。
“潘乡长你客气了,去年就说过要帮你们夹林好好做做宣传的,你也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我也很高兴。”汪凡嘴皮子很巧,但也很实在,没几句就转到了正题,“这次宣传设施大棚蔬菜,好像去年还没听你提起过。”
“去年才搞,不过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发展速度不慢。”潘宝山说,“以斜沟村为试点,去年年底才有十二家搞,因为效益不错,今年一下长到了三十七家,而且发展势头还很猛,估计最后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都搞大棚菜。下一步,乡里将以斜沟村为中心,顺势引导开发一个设施蔬菜基地,成规模上水平,那时的收益就更高了。”
“销路方面乡里有没有统筹?”汪凡问。
“有,已经组建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已经有五十多户。”潘宝山道,“其中包括几个果林种植户,还有部分菌类种植户。”
“潘乡长可真是个实干家,这么短时间就做得如此出色。”
“汪记者你这样说就让我不好意思,本来还有几个项目想向你汇报一下,都没法开口了。”潘宝山笑道。
“怎么不好意思?”汪凡笑了起来,“只要有实绩,就得摆出来,这对其他乡镇也是个借鉴。”
“实绩还谈不上,现在只能算是摸索,除了设施大棚蔬菜,乡里还搞了几个项目。”潘宝山说,“一个是金银花种植,利用大陡岭村丘陵地的自然条件优势,进行金银花成片种植,而且已经和市健达药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加大开发力度,将建成为金银花种植基地,争取国家中药材项目扶持资金。另外还有畜禽养殖和鲜切花项目,也都在稳步推进。”
“潘乡长,就你说的这些,完全可以搞个连续报道,打造夹林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汪凡听了住点头。
“哪有那么个高度。”潘宝山笑着摇摇头,“也不要一下就搞那么大声势,万一搞不好可就难下台了,还是慢慢来,有亮点就麻烦你给宣传宣传,这次只针对设施大棚蔬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