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里上学的男女学生们,要么就是学识特别好、要么就是思想特别进步、要么就是家境很好的,所以大家听说这位新来的沈老师只是个靠裙带关系上来的后,难免对他生出了点不服与捉弄的心思。
所以便有宁静此时看到的这一幕了。
宁静还不清楚情况,并未贸然开口说话。
沈夏冰看上去性格木讷,所以第一节课被各种刁钻的问题给弄的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才熬到下课,匆匆走了。
大家又爆发出哄堂大笑,他跑的更快了。
宁静虽然觉得这样不大好,但也没有说什么,她的异常反应引起了同桌的怀疑,对方戳了戳她。
“宁静,你该不是身体不舒服吧?平时这样的事情你也很积极的,怎么今天一言不发啊?”
宁静心里稍稍警觉,怕自己表现的太不一样引起别人察觉,于是便说自己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才这样的给糊弄过去了。
此时是下午,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宁静与几位同学一起回家,两边的商铺林立,都是带着点古意的店面,但是里面卖的东西却有不少舶来品,所以也算是中心结合,道路上时不时有汽车与黄包车路过,充满了时代气息。
“哎,宁静,你怎么还跟着我们?这里不是你家的路口吗?”大家都在讨论着今天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谁的文章又写的好了,谁的文章开始用白话文写了等等,各种思想与自由热情的感觉从这些与时俱进的大学生之间弥漫着、碰撞着。
宁静做出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我刚才听你们讨论的入迷了,竟忘了回家,可惜今天家里有事必须按时到家,不然真想陪你们再走一会儿。”
大家又说笑了两句,便分开了。
宁静拐进了巷子里,巷子不宽不窄,青石板路,两侧的墙上垂着绿色的植物,落日的余晖下有种幽静的美,宁静看没人,找了个死角藏着接收起剧情来。
在学校时候,上厕所也有人陪着,又不是那种单独的隔间,所以她没有接收,拖到了现在。
原主张宁静,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家境殷实,张家有万顷良田,光是每月收租都能收十万担。
此时确实是民国年间,但与宁静记忆里那个民国又不太一样,宁静所知道的那些名人在这里都不存在,但又有很相似的人物出现,除了名字不一样,大背景都是一样的,更像是个平行社会。
这里也有抗战,也有革命。
整个民国时期,人们对于民主和科学的追求都不曾停歇,以此为宗旨的思想浪潮和运动接连不断,对文化和科学的推崇,成为民国文化的时代之魂,这一时期,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无不渗透着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灵魂追求。
教育方面也有大有革新。
此时的文人备注,在时代的长河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在这种背景下,张宁静的父亲也很喜欢与大教育家、大文化家结交,并倾向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