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昊武大帝>第284章 守城器械 壮大实力

联盟军在攻下虎牢关之后没休整多久便向敖仓攻去,而徐荣也已经运了足够多的粮食屯在荥阳城。此时的徐荣有一个最纠结的选择那就是敖仓城中的粮食到底要不要烧掉,毫无疑问徐荣知道这些粮食落在联盟军手中意味着什么,可是看着那满满的粮仓徐荣心里却不舍得将其烧掉。

要知道战争年代人和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只要掌握了这两个资源那么便拥有了话语权。更何况现在整个天下大势是人多粮少还有很多人连粮食都吃不上,所以粮食成为所有人竞相追逐的一种资源。

徐荣摇了摇头终究是没能狠下心,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仅此一点徐荣却是难以称得上一个优秀的统帅。可是徐荣的做法却是赢得了联盟军的赞赏,赢得了身前身后名。当联盟军看着敖仓那不计其数的粮草时除了兴奋外便是对徐荣的刮目相看,没有人去说徐荣是一个不优秀的统帅,这是联盟军对一个心怀天下统领的敬佩。

得到敖仓粮草的联盟军终于摆脱了韩馥的限制,以往联盟军的粮草绝大多数来自于冀州,且不说韩馥此人不心甘情愿拿出那么多粮食就是要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联盟军一直对粮草极为重视而且袁术此人对粮草的调控也相当负责所以无论联盟军多么劣势也没为粮食发过愁。

不过即便如此敖仓的粮食还是联盟军获得的第一次有用的资源,自从来到荥阳两军一直在消耗,即便联盟军攻下虎牢关也没有得到城中的攻城器械。毫无疑问敖仓的粮食让联盟军终于看到了点回报。

当然粮食再怎么重要也不如现在攻打荥阳城重要,此时所以联盟军都将目光聚集在荥阳城。这是洛阳的最后一个关隘,可以说只要拿下荥阳城那么董卓每日都处于联盟军的威胁之下,可是攻打荥阳城却没有众人想的那般容易。

短短十几日曹操率军攻打过,公孙瓒也没有占到便宜,至于其余的军队更是连城墙都难以靠近。荥阳城虽然没有虎牢关那般险峻,可是荥阳城上的守城器械却是无与伦比的。那一座座床弩一经发射联盟军再整齐的阵型也不由的混乱起来,而更让联盟军防不胜防的是荥阳城一种叫做夜叉擂的守城器械。

这夜叉擂又名留客住,是极为恐怖的一种守城器械。这夜叉擂首先是将湿榆木削去枝干做成滚柱,随后再周围加以密钉,这钉头一般要露出木面5寸左右。至于使用的时候则在滚木两端安上轮子,系以铁索连接绞车上,当敌兵聚集城脚时,投入敌群中,绞动绞车可将敌人碾压致死。

这等强大的守城器械多半出现在那些塞边的重城,在整个司隶校尉来说也只有荥阳城有这种东西。这是因为黄巾之乱的时候黄巾军一致到达颍川,所以汉帝刘宏吓得连忙命工匠紧急制造了这些守城器械。

荥阳城的夜叉擂再加上床弩,这一远一近堪称绝配,仅仅这两个守城器械便打消了联盟军想要强攻的想法。别说联盟军能不能强攻下荥阳城,就是真的攻下那损伤也是联盟军不能承受的。

不过联盟军并没有束手无策,袁绍的一封信让荥阳城的局势发生了一些转机。袁绍面对荥阳城死守的局面只用了一招,既然荥阳城死守那么联盟军就要动起来。袁绍信中提到各个统领可以率领两千以上的士兵向荥阳城周边的城池进行搜刮为接下来的战斗做最后的准备。

不得不说袁绍的这招以动制静是多么的巧妙,荥阳城如此强大的城防联盟军是难以攻下的,而要说到消耗的话联盟军更不能去和西凉军拼了。袁绍的这一招让西凉军只能瞪眼看,而联盟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壮大自己的实力。

如此一来此长彼消,西凉军越来越没有机会和联盟军抗衡了,更何况一旦荥阳城的资源消之殆尽那么荥阳城不攻自破了。至于西凉军主动出击的话更是入了联盟军的圈套,西凉军的兵力守城有余可是进攻却差的太多了。

各个统领在接到袁绍的命令后接连不断的开始行动,自从联盟军建立起来这些人一直都没机会休整,现如今各个军队都凑这一次的机会好好的补充一下自己的实力。曹操的军队由敖仓出发向北前往怀县招兵买马,而公孙瓒的军队则由虎牢关一路南下前往京县搜刮一番。

至于孙策倒是没有想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除了孙坚率军出城外孙策一直都在布置情报网。以往孙策的情报网止步于虎牢关敖仓一线,如今两地全部攻下荥阳城也是无力出击,所以孙策的情报网这一次开始深入腹地。如此一来联盟军便能对这洛阳城中的状况有所了解,不再像以往那样两眼一抹黑了。

就在联盟军四处壮大实力的时候,由于虎牢关和敖仓的接连胜利联盟军再次引起了整个大汉的注意。这一次联盟军受到更多人的追捧,一时之间那些本来还飘忽不定的各路太守刺史纷纷表态加入联盟军。

联盟军经过内部招兵买马加上外部的投奔仅仅十几天内军队便翻了一番。若以前的联盟军只能对董卓构成威胁的话,那么此时的联盟军则是真的能够将董卓彻底歼灭。不过对于这些投奔的军队袁绍和袁术却是悄悄的揽入自己旗下,甚至连曹操和公孙瓒都没分上一羹。

对此曹操倒是没什么意见,可是公孙瓒心里却是有了几分不快。其实联盟军中孙策已经对袁绍无法构成威胁,所以公孙瓒自然成了那个排外的对象。不过公孙瓒可不像孙策当


状态提示:第284章 守城器械 壮大实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