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44.无敌看板娘吕-美辉-凤仙

战斗进行到这里就好像那个十分沧桑犹如帝x牧一样的中年人所说的那样,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那些胡人的进攻被吕布领着队伍硬生生的摧垮,虽然这其中也有对方久战多时的原因,但是其实胡人骑兵除了箭矢的消耗以外体力上的消耗并不大。

而且最后吕布那惊天一箭更是彻底让胡人们没了脾气,而且从胡人骑兵们的反应来看,吕布想要干掉的那个目标似乎还是敌方的指挥者。

当然,打出了兴头的吕布可不会就此停手,之间他将手中的弓重新背到背上,再一次拿起方天画戟就这么的朝胡人骑兵们由杀了回来。接着方天画戟那引导攻击的诡异属性,吕布一次将领攻击往往可以收到数倍的效果。

当然,吕布之所以能够如此爽快的进攻除了他自身的强大外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便是他身边那些敌人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家伙,比如关羽,比如赵云再比如成廉这只战场上一见到血就仿佛陷入到疯狂之中的“疯子”,这些家伙合起来的火力输出就连吕布也要华丽败退。

于是,虽然胡人骑兵不过损失了二百多人,但是士气已经被夺的他们再也无心恋战,虽然也有极个别心志坚定的家伙试图组织起一些抵抗,但是这种抵抗不过是由吕布所掀起的风暴中的一小朵浪花而已,刚一掀起就被更大的风暴所吞没。

而正是因为胡人骑兵的犹豫,让最早清醒过来的李书实可以从容的调动部队围堵胡人骑兵,将战果最大化,至于随后追踪胡人骑兵的事情只要留下一两个活口就够了,当然抓几个俘虏尝试一下“满清十大酷刑”或者“请君入瓮”什么的也足够了。

于是可怜的胡人骑兵很快便发现现在他们即使想跑也跑不掉了。后面张郃与那中年人已经击溃了牵制他们的胡人骑兵小队,正在向主战场赶来;前面李书实的近卫虽然不善马战,但是骑着马追逃兵还是没问题的,再说李书实也没让他们下马,谁知道他们的马战水平到底如何,如果还是和身边的这些个杀神一个样的话那就真的是大糟糕了啊。

于是,原本就如同被捅了自家老巢的马蜂一样的胡人骑兵这一次继续了他们的马蜂属性,呼啦一下便彻底分散开来四散逃命,只不过向西边方向的人数要比其他方向多上一点。

说起来现在这些胡人骑兵的数量依然还有超过千五的数量,虽然如果将李书实的部队与商队护卫加起来应该可以超过两千,可是战斗力上毕竟还是差了很多,毕竟任何人在保命的时候都会爆发自己体内最大的潜力,所以即使是吕布也不敢让自己的部队追击的过于凶猛,而是吊在后面慢慢的蚕食对方落在后面的士兵。

至于堵在他们逃命路线上的李书实所部,要不是贾诩提醒的及时,估计跟随在李书实身边的近卫们将折损大半。就算是这样,如果不是苏小萝莉手法了得,李书实的损失也不会只有十余名近卫。至此李书实终于知道兵法上所说的“围三缺一,穷寇莫追”的意义了。

只不过这些家伙的运气实在是差了点,因为就在他们刚刚开始逃跑没多久,又一支新的生力军加入到了战场之中,这就是由魏越率领的轻骑兵部队,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不过数百人的样子,毕竟战马已经优先集中到了李书实和吕布麾下的部队当中,留给轻骑兵们的就是一些边角余料了,但是他们的“割肉”水平却远比李书实身边的那些“骑马步兵”要强不少。

于是感觉没什么需要注意了的李书实干脆将战斗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吕布,自己则带着典韦和贾诩领着自己的近卫们朝商队那边走了过去。

张郃和那种中年人所率领的商队护卫并没有参与到追击之中,毕竟他们最优先的事项还是保护商队的安全。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无事可干,至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抓点胡人俘虏,毕竟这些胡人俘虏作为奴隶还是受到广大边境豪强和胡人部落的欢迎的,因为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劳力和炮灰,如果运气好从中能提拔几个成为头目的话更能增强自己的实力。

“郃见过书实先生,与书实先生一别经年,今日一见书实先生风采更胜往昔,郃真是倍感快慰。之前郃在军旅之中也经常忆起当日先生的种种恩情,每每想起便不由得唏嘘不已,恨身不由己无法报先生之恩。”

张郃其实很早便注意到来到战场边缘的李书实所在的部队,因为那匹浑身金黄的阿哈尔捷金马实在是太耀眼了,张郃知道,那是李书实最为宝贝的坐骑。

所以当发现这匹马向自己这边行来的时候,张郃立刻脱离了己方大部队来到李书实跟前,脸上更是露出了混合着不安和期盼以及略带苦涩的笑容。不过这种复杂的表情看在李书实眼里就只有一个感觉了:张郃的这个笑容好糟糕好难看。

张郃是个什么人李书实虽不敢说非常清楚但是毕竟打过大半年交到,这位又在史书里颇为出名,关于他的记载也有不少。他的能力是很好的,特别是年纪越大随着阅历的增加他那“巧变”的精准度也越来越高,到了最后即使是一代老妖司马懿也对其忌惮不已,木道门一战与其说是司马懿的失误还不如说这是魏蜀两大实权人物又一次联手坑死的一位名将。只不过上一会是诸葛亮将孟达送到了司马懿的刀下,而这一次换成了司马懿送张郃。

所以如果说三国初期最基情的碰撞是曹操和刘备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状态提示:44.无敌看板娘吕-美辉-凤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