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蒙山军>第二十六节纷乱的局势三

固若金汤的大沽炮台,竟然一天之内就失守于洋人兵舰的猛轰!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这样重要的消息,竟然没有立即报告朝廷。

大沽炮台怎么会丢呢?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天津附近的海岸,是国防最重要的战略地区,因为其距bei jing的直线距离只有一百五十公里。那是一段荒凉的海岸,一条名叫海河的河流从这里入海,海河的入海口就叫大沽口。

大沽口的防卫设施自明朝就开始修筑了,至本年,这里已是有四座永久xing炮台的防御体系,炮台共装备“克虏伯”、“阿姆斯特朗”和国内仿制的各种口径火炮170余门,炮弹充足,只要敌舰进入海岸炮兵的视野,各座炮台上she出的炮弹足以编织起一道火网,让入侵的军舰灰飞烟灭。

其实,保卫大沽口要塞的,不止是海岸炮兵,还有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不是被打沉于黄海吗?不,在1900年,帝国海军还是有一点海上力量的,重建的北洋舰队以海容号巡洋舰为首,驱逐舰、鱼雷炮艇一应俱全,常年游弋于渤海海面上。

1900年6月10i,列强海军与bei jing使馆失去联系(电报线被义和团割断了),6月14i,西摩尔联军失去了联系。驻天津的领事馆中和漂浮于海上的列强海军们同时研究着一个问题,是否立即夺取大沽口要塞?打开陆路增援的通道?是否要派兵占领bei jing?

讨论分成了急进和缓进两派。缓进派的理由是,一旦海军对大沽炮台开炮(他们根本没有将北洋舰队放在眼里),即判处了在中国内地的所有外国人的死刑!而急进派则认为,义和团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屠杀各国侨民,如果不立即打下大沽口,与西摩尔联军打通联系,才是真正的悲剧。

联军海军指挥官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立即派人与大沽口守军指挥官联系,要求交出炮台为联军使用,最后期限为6月17i凌晨二时。

是年六十六岁的守军司令罗荣光拒绝了联军信使的要求,说没有朝廷的明确命令,他决不准外[**]舰开入大沽口!

随着联军军舰朝着炮台开了炮,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清军岸防炮兵开始还击,战斗如期打响了。炮战中,守军猛烈的炮火击伤了联军的多艘军舰,美国海军“莫诺卡西”号,俄国海军“高丽芝”号在战斗开始不久受到重创。局势对清军有利,因为收获了战果,炮台守军士气愈发高昂。

炮战开始,自然惊动了北洋舰队,请示是否出击,北洋水师提督叶祖珪竟然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不准还击,不准开炮!这又是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在1900年,清廷留下的笑柄实在是太多了,作为炎黄子孙,却实在是笑不出来。

如果北洋舰队此时出战,忙于应付来自炮台密集炮火的联军海军很可能大败。

叶祖珪的这道命令令大清海军士兵怒火中烧,既然长官不准开炮,那就开枪吧。于是水兵们集中于面对外[**]舰的一侧,用步枪she击。这完全是一种情感的发泄,于事无补,却招来了外[**]舰的炮火,叶祖珪生怕军舰受损,急忙下令撤退,但是两艘英[**]舰各拖着一艘载满了水兵的小船已经靠了上来,将买自德国的四艘鱼雷艇全部俘获,而吨位火力都不次于英舰的“海容号”竟然也被占领,叶祖珪自己也当了俘虏。

军舰在海上被敌人俘虏这样的奇葩事发生在充满传奇的1900年,或许就不是奇葩了。如果仔细研究这个记载于史书的事件,确有许多的费解之处,北洋水师官兵是配有自卫武器的,两艘逼过来的小艇能载多少联军水兵?既然北洋水师的官兵敢于用步枪朝联军军舰开火,难道就不敢对载着水兵的小艇开枪?联军水兵要登上鱼雷艇,即使没有火力阻拦,也不是一件易事,怎么能轻易地俘获四艘产自德国的鱼雷艇?而且,连北洋水师的旗舰和司令官都被俘虏?除掉北洋水师官兵开门揖盗,还能作何解释?

读者别以为成为谜团和笑料的水师提督叶祖珪就是天生的贪生怕死。此人在六年前的甲午海战中是北洋海军的中军总兵兼“靖远”号管带,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后因基地威海卫陷落,靖远号被击沉,他受到了革职处分,蹉跌了好几年,直到去年才官复原职。这个时候,他一定想到了六年前的那场大战和因此得出的结论:战则无功,败则无过。但是,他没有想到,由此将自己亲手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北洋水师再次完蛋了,但炮台的岸防炮兵的抵抗继续着。但他们本来高昂的士气因海军莫名其妙的失败而受到了挫伤。不过,因为有坚定抵抗的罗荣光司令的督战,战斗仍在进行中。在黎明前激烈的战斗中,俄舰“朝鲜人”号、“基略克”号及德舰“伊尔提斯”号先后负伤。

岸防炮兵在对抗联军舰队的战斗中不落下风。

黎明时分,联军陆战队登陆,开始从陆地接近炮台。这就是陆战的意义,任何的海战,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体现在陆地(岛屿)的控制,舰队间的对决不过是手段而已。

偷袭过来的联军陆战队员大约八百人,他们前进到距炮台五百米左右时被发现,当即遭到了炮火的拦阻,伤亡开始大量地出现,前进不得,后退也不易,因为他们完全处于露天里,无遮无挡。

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清军炮台升起了巨大的火球,伴着震耳的轰鸣,压住了战场一切的喧嚣。一发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节纷乱的局势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