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龙谦已经估计到朝廷会将其彻底调离山东?”
“是的。所以他希望将目前的政策延续下去。他低估为兄了,既然利国利民,为兄岂能囿于派别之争?”
派性?怕是老袁早已将你视为叛徒了。杨士琦想了想,“兄长,据我所知,铁良可是看上了山东的军火厂子了,若是朝廷派人接手,会当如何?”
杨士骧没有正面回答,“怪就怪朝廷吧。办新政,朝廷亡。不办新政,国家亡。两难。”
这话让杨士琦更觉心惊。这些年辅佐袁世凯,以进入中枢执掌更大权力为目标,却没有仔细想过新政与朝廷的厉害关系。憋了半晌,“兄长以为,龙谦能成事?”
弟弟的意思很明白。想法也很危险。杨士骧对弟弟热衷于帝王术有些担心,不过,弟弟已经不是他板着脸教训的年纪了,想了想说。“说实话。这个人我看不清楚。但是。朝廷绝不会轻易控制山东,更不会轻易拿走山东的兵工厂。便是德国与美国,利益纠缠,绝不会置身局外。而且。袁公自顾不暇,何必趟此浑水?”
“兄长,”杨士琦终于将话题拉回来,“兄长说的没错,朝局正面临千古未遇之大变局,我等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袁公实力,超过龙谦数倍,何况还有英国人的鼎力支持……便是将四镇新军交由朝廷又当如何?各级官佐。都是袁公一手栽培。如今之世,有兵即有一切,龙谦看的清楚,袁公更是明白。以小弟之见,兄长此番进京。无论如何当去见一见袁公……”
“你来,是他派来的?”
“那倒不是。小弟正好来京公干,听说兄长进京了,岂有不来之理?”
“若是有时间,自然会去见他。若是没时间,也就罢了。为兄以为,我这个山东巡抚,怕是已做到头了……”
杨士琦再次吃了一惊,“兄长何出此言?小弟从未听到任何的消息啊。”
“朝廷召见我,定是为了山东实业之归宿。前者陆军部调拨军火,被周缉之言辞拒绝,坚持带款提货。铁良曾电示我斡旋此事,我又有什么办法?华源弹厂是私营,总不能公然抢夺吧?杏城,为兄自有主张,便是归隐乡里,这辈子也算够本了,不曾为祖宗丢脸。倒是你,还要好好考虑下自己的前程才是。”
兄弟俩的密谈进行的不甚愉快。在杨士骧等待召见的两天里,并没有袁世凯的消息。或许这位直隶总督并没有来京。杨士骧所见的都是京师故友,所谈的也不过官场轶闻,欢场风月。对于要紧公务,主客双方都只字不提。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里循上门求见。
杨士骧认识这个澳国人,他是袁世凯的老朋友,曾与李鸿章有过交情。在京师官场算是个著名的人物,因为其居住地的缘故,连紫禁城以东的一条南北向的大街都叫成了莫里循大街。
莫里循来见杨士骧,提出想在杨返回山东时一同前往,山东近年风头甚劲,作为记者,理当实地采访才是。
这个要求,杨士骧自然一口答应。话题迅速转到山东实业,莫里循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表示,大英帝国希望在各方面,特别是军事工业上加强与山东省的合作,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大英帝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希望抚台大人促成其事。
杨士骧虽然不了解英、德两国越来越大的分歧和对立的真实情况,但就山东而言,德国与美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军火方面德国为主(火炸药主要源于美国),钢铁电力,现在又加了汽车,则是美国为雄。领导世界逾百年的大英帝国终于忍不住了……
对于莫里循的这个要求,杨士骧无法答应,讲了山东实业的基本情况,欢迎这位澳国人到山东做客,他可以代为引见华源及中兴的负责人。
腊月二十六下午,杨士骧在养心殿东暖阁接受了慈禧的召见。杨士骧希望见到的光绪帝并未在场,在场的是军机大臣瞿鸿禨及陆军部尚书铁良。
例行的问对后,慈禧问及第五镇开拔后山东防务。
“山东大小响马早已扫平,地方上很平静。第五镇走后,防务依靠龙谦一手训练的巡防军。目前已有一镇之规模,分驻莱、青、济、曹、沂数州。除却定期整训外,还承担了修筑道路,维修水利的差事。”
“这很好嘛。”慈禧心情不错,“杨卿实心任事,本宫甚为心慰。之前,尔曾与龙谦联名上奏。希望编山东巡防营为一镇台,现在还这么想吗?”
“太后。臣以为山东连接南北,大运河贯通其中,又有海防重任,必得重兵驻扎。臣闻听兵部有整编三十六镇之规划,极为赞同。山东新编一镇的条件完全具备,财力也可养一镇之兵。”
“唔。”慈禧点点头,转眼去看铁良。
“哦,听说山东巡防营的军官都是第五镇调过去的?”铁良问道。
“有一部分是。巡防营之整顿编组本就是龙谦所办,从第五镇抽调人员很正常。”
“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不是私人的。第五镇组建。朝廷放任并未插手已是不当。巡防营之整编更不能依赖私人。杨大人,我曾听说巡防营的调动任命完全听命于龙谦一人,可是真的吗?”铁良语气不善。
杨士骧没有理铁良,起身对慈禧叩了个头。“太后,龙谦与臣并无私交,更算不得朋友。臣初去山东,在政务上曾与其有过冲突。但臣以为,龙谦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