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明贤王>第二百九十章 玄机密布
是值得高心的事,但一瞧见王振那副目空一切的样子,他的心头就直滴血。

老天不开眼啦!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宦海浮沉又有何用?还不如人家一刀子下去来得便捷!

皇上摆摆手,撇下金濂,举步朝远处的郕王那边走去。王振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而郕王则屁颠屁颠地小跑过来。

“陛下。”

皇上打量郕王几眼,“郕王,你曾说过,朕或许不知越王心意如何,若草草杀了喜宁,越王未必领情。此言何意?”

郕王茫然翻了会白眼,而后一个劲地挠头,“呃······臣说过这样的话么?臣为何不记得了?”

“你总是这个样子,方说过的话转眼便忘得干干净净,何时才能长点心眼?哼,胡闹!”皇上嘴上训斥得甚是严厉,面上却是风轻云淡。

郕王嘿嘿直笑,一副欣然而受的样子。

皇上突然想起了兵部侍郎出缺一事,朝中重臣廷推时罕见地列上了素来不受君臣待见的于谦的名字,且把于谦排在第一位,列为第一人选,而王振也在转弯抹角地替于谦说好话,瞧这架势,让于谦复职、回京出任兵部右侍郎俨然成了势在必行的最终抉择,这让皇上有些犯疑。

昨日皇太后的一番话还是在他脑中留下了些许的印记,今日与郕王相处时,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不再像往日那么自在了。他似乎听某个锦衣卫官员说起过,郕王与于谦暗中有些往来,当时未在意,而今一想,莫非九卿举荐于谦与郕王有关?这怎么可能!

“郕王,于谦已奉旨入京,不久后将复任兵部右侍郎一职。朕听说你曾为于谦说过好话,此事当真?”

郕王再次挠头,“哦,此事臣倒还记得。数年前于谦违制入京,被人弹劾入狱,臣听说于谦廉洁俭朴,一向爱民,故而所经之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极高。当时臣就想啊,于谦怎么会入狱呢?莫非这是讹传?臣差人外出打探此事,可那些九卿根本就不搭理臣派去的人,后来听说于谦出狱,臣便不再过问此事了。嘻嘻嘻,臣哪说得上什么好话呀,陛下!”

皇上静静注视郕王,“嗯,说的也是!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妨随朕去见见于谦。”

·······

雍肃殿内,于谦陛见之后,皇上并未准其告退。皇上蹙眉,似在思虑着什么,郕王立在于谦身侧稍稍靠前的地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于谦,你对朝中的隐忍之策颇有非议,今日不妨仔细说给朕听听。”皇上顾盼一番,突然道。

于谦躬身,堂堂仪表配上典雅的礼仪,把个一代名士的非凡气韵挥洒到了极致。“启禀陛下,臣并非在非议隐忍之策本身,臣以为,面对瓦剌的步步紧逼,大明的隐忍必定无效,瓦剌人早有深图我大明之心,他们不是傻子,绝不会坐视大明缓过劲来,而会选在大明最虚弱的时候乘隙而入。何况明君圣主选择隐忍时,无不锐意革除时弊,修内政以举外事,对外敌只是暂取守势而已,从不以财力相输,弱己而资敌!”

于谦一开口却是直言不讳,失了往日里含蓄、内敛的儒士风范。

这个于谦,刚刚奉旨回京,竟不知道讨好讨好皇上!郕王不禁暗中嘀咕起来。

皇上目中一寒,“何为明君圣主?”

于谦沉吟良久,抬眼正视皇上,“明君圣主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把麻烦留给自己,把安逸留给子孙后代。”

皇上上身前倾,“你是说朕在贻患于后世?”

于谦跪地,“臣子岂敢妄议君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只记得宋之君臣一忍再忍,不争失地,不复故土,不过是在苟安而已!”

这个于谦还真敢说话!郕王心中一动,觉得朝中是该有人出面讲讲实话了,总是粉饰太平,当然会贻祸后世!只是于谦的直言必惹得天子不快,自己得赶紧想个法子圆场,否则皇上肯定下不来台!

郕王抬起头,忽然发觉皇上正紧紧盯着自己,郕王脑中顿时闪过一道疑惑,立马换了一副忿然的面孔,“陛下,此人大胆,出言无状,该受廷杖!”

皇上却是脸色一缓,淡然摇摇头,“于谦,你下去吧。”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章 玄机密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