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官场隐身豪富>第五百九十六章 红松

&倒是没有吃亏,还略有利润。比如一把折扇,在欧洲买回来花人民币10万左右,在国内卖15万到18万,还是很俏的。一只果盘,收购价8万左右,能卖1>

午阳说:“既然有利润,那就继续买呗。”

小雅说:“老师们说,咱们博物馆这些东西太多了,继续收购会占用大量资金的。和园里面的博物馆,差不多都堆满了呢。”

&怕,边买边卖嘛,赚了钱买更多,争取把当年外销的东西都买回来。当然,更重要的是那些政府作为礼物或者赏赐的东西,就是官窑的瓷器、造办处督造的东西,能够买回来一件,就是一个大胜利。”

小雅说:“好,我会跟璞玉说的。现在不说了,洗澡。”

第二天上午,告别了陶克义,午阳和小雅在胡建生的陪同下乘车往东走,随行的还有张立忱和赵粱。车辆行驶了个把小时,看见省道两边铺着地膜的土地一望无际。午阳问:“大哥,这是谁种这么多地啊?”

胡建生说:“还不是你的公司呀。种的都是松树子,应该快发芽了。”

&什么松树?”

&知道,我们停车问问就知道了嘛。”

他们停下来,赵粱和张立忱的车也跟着停下来,前面开路的警车也掉头回来了。赵粱问:“老板,您有事吗?”

&粱,这地膜里面种的是什么?”

赵粱说:“都是松树。这里是10万亩樟子松,5万亩红松。红松撒种比较密。樟子松比较稀疏。是准备在樟子松上面嫁接红松的。”

午阳从来没有听说松树还能嫁接。“可能吗?”

张立忱说:“老板,这项技术是石老板过来推广的。据他说,在樟子松树茎上面嫁接的红松,结果早3—5年,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当然了,嫁接后的松树移栽要比不嫁接的晚一年。”

午阳问:“技术可靠吗?”

&老板说,这是早就成熟了的技术,操作上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大面积推广。所以我们在几个省区播种了60万亩樟子松,30万亩红松。明年春天可以嫁接,明年冬天和后年春天可以开始移栽。”

午阳问:“这60万亩可以栽种多少亩山地?”

张立忱说:“一亩树苗可以栽种1000亩山地,90万亩就可以移栽9亿亩。”

午阳说:“这些红松不是作为母本吗,怎么还能移栽?”

张立忱说:“到了明年,这些母本红松已经长了几节高了,松树的特点,就是每节都有3个枝桠,而且成几何级数生长,我们只要留下一个枝桠让其生长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截了用来嫁接,这也是为什么樟子松的数量要比红松多的缘故。红松做了嫁接的母本后。留下来的树苗当然还是要栽种到山地去,我们现在毕竟不知道嫁接后的松树材质怎么样,万一材质不行,只能产松子,以后我们不就没有优质木材了吗?再说了,以后都栽种嫁接的松树,恐怕正宗的红松都要绝种了,我们给留下一些吧。”

午阳笑道:“你们能够怀百年之忧,很不错的,如果大家干什么事情都有这个意识,我们的生态平衡就会好多了。立忱,我觉得吧,既然嫁接的能够早结果,提高产量,还是要尽量多栽嫁接的松树。”

&板,我们是要将嫁接的松树苗栽完了以后,再栽原生态的树苗的,山地不够,我们会找当地政府买的。”

午阳说:“你们栽种9亿亩,也就是60万平方公里,相对于西北这么大的地方来说,确实太小了一些。”

张立忱说:“老板,西北的山地不如东北和华北,这里土层浅,不容易留住雨水,适合栽树的山地不是很多,栽树的成本也要高出很多。”

&估计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赵粱说:“老板,我们也只是粗略地算了一下,一颗树苗的培育成本加上挖出来运到山上,大概是5块钱,挖坑工钱一个100元,施用肥料款加运费50元,以后每年除草等养护费需要1元,15年松树长大,需要投入15元,这样每棵树就需要170元。一棵树到了15年以后,就不用再投入,只要采摘松球就行了。每亩山地可以栽种110棵,需要18700元,我们如果栽种9亿亩,需要投入16830亿元,如果加上建,还有在各地建立晾晒松球的场地,建设松子加工厂,总投资应该在150000亿左右。”

午阳问:“这个项目是你们负责还是小石负责?”

张立忱说:“栽树、采松子、养鱼、养野猪都是他安排人搞,他们独立核算。”

&河谷里修水坝,那些水面也是他来养鱼?”

赵粱说:“他本来要搞的,但是我们要用水浇灌果树、药材、葡萄等,可能会跟他发生冲突,他提出跟我们三七分成,我们得三,他得七。鱼苗和饲养都由他负责,我们只保证水源。”

午阳说:“你们只能保证合理使用水源,该蓄水的时候蓄水,要浇灌果树的时候少让水流失。真正遇到了天大旱了,就谁都没办法了。”

张立忱说:“老板话里的意思,是我们占了石老板的便宜了?表面上看是这样,其实我觉得我还吃亏了,不想跟他合作呢。我们西北有将沙漠、盐碱地改造成水库养鱼的成功经验,我们只要在水库里面引进芦苇,就可以养草鱼,有了草鱼,就可以养鲢鱼、鳙鱼,还可以养博斯腾湖那种小银鱼,效益肯定不会差的。”

午阳笑道:“立忱,你想自己搞。就自己搞好了。大不了我多给你们发奖金。不要借我的口赶小石走。”<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六章 红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