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江湖边>第四十章

“你娘病了,病中格外想念你,但你爹这几年内暂时无法调回京来,便希望你能去韶州一趟,见一见父母与弟弟,全家团圆。”

沈老夫人说这话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看,估计也被周氏这一封突如其来的信搞蒙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周氏是她娘家远房侄女没错,可芙蓉在沈府住了这么些年,在她跟前从小小的那么一丁点儿大,长到如今亭亭玉立少女模样,聪明懂事可人疼,同她的亲孙女也没差了。

这种情况下,老夫人的心自然是偏在芙蓉一边。

更何况,柳家夫妻俩对小女儿的行径实在令人齿冷。当年芙蓉也不过才六岁,都没有桌子高,他们竟也忍心将她扔下,带着小儿子就这么走了,多年来从未关心过一句,只有偶尔在周氏给老夫人的请安信里能见她提起一句两句。

别人家替他们养女儿,锦衣玉食,悉心教育的时候,从来没见他们挂心过,芙蓉吃在沈家住在沈家,寄人篱下,他们连意思意思地要送点伙食费给沈府都没有。现如今女儿长大了,快及笄了,突然就思念起来了?

看着眼前恍若明珠美玉般的少女,老夫人心疼不已,拉过她的手叹息:“这父母亲缘,不能强求。你也别想太多,这里有你的老祖母,你爹,叔伯婶子和哥哥姐姐们,永远都是你的家。”

其实芙蓉对亲生父母的行径毫无感觉,也并不觉得心寒,毕竟太多年未见了,在她看来,他们也就比陌生人熟悉一些而已。只是老夫人这么一说,她忽然就心酸起来了,眼圈微红,依偎进老夫人怀里撒娇:“祖母爹爹养育我长大,这里就是我的家,再没别个了。”

“哎,好,就是你的家。”老夫人拍着她的背,笑道。

可惜,就算沈家所有人都认可芙蓉这个亲人,她与柳氏夫妇的血脉亲缘也断不了。生母病重,思念女儿,既然周氏在信上如此表示,为了不叫芙蓉背上“不孝”的锅,这一趟韶州之行是非走不可了。

这些年里,在沈家的照应下,柳大人总算没困死在穷乡僻壤当一辈子的知县。当时刻意将他外放至岭南,本来就是沈应为芙蓉出气之举,后来时间长了,小丫头在他跟前长得活泼又可爱,沈应倒是念起了他们对芙蓉的生养之恩,将柳为仁提拔了几下。

毕竟是芙蓉的生父,官职太低,将来她出嫁时面上也无光。

韶州虽然依然隶属岭南道,但并不偏僻。此地为三江之水交汇之处,物产丰饶,水陆皆通,在前朝时便有“岭南名郡”之称,是岭南道中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柳为仁一个出身平平、才能平平、殊无政绩的“三无”小官,能在韶州当上知府,可见沈大人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正是因为如此,柳氏夫妇对沈家可谓感恩戴德,三不五时便要寄信上京,与沈家联络感情,节礼也是一年比一年丰厚。

不过每次收到岭南送上京的节礼时,翻完礼单,沈大人都不太高兴——又没有芙蓉儿的份,呵呵。

能把亲生骨肉忽视到这种地步的,柳氏夫妇也算是他生平仅见了。

纵然老夫人、沈大人与芙蓉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岭南之行还是提上了日程。

此行路途遥远,走完这一程,与当年下扬州所耗费的时日差不多。区别在于,从京城至江南,一路都还算顺畅,行经之处不少繁华城镇,入了江南道后更是遍地鱼米之乡。而从京城去岭南,前半段路还好,自岳阳开始沿湘江下行,一路多是山林,不仅路不好走,有些地方还有悍匪横行,危险度比江南一带高太多。

千里之行,沈大人绝不可能方向叫芙蓉一个人上路,在他眼里,芙蓉还是一个小丫头,哪怕带上的护卫再多,路上没有长辈照应也是不行的。

本来最适合护送她的是沈蕴。沈大哥不仅武功高强,性格也沉稳,又同她关系极好,两人曾一道上华山、下江南,当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可惜沈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闲的冒泡的少年了。自打那年他从江南回来,之后便弃文从武,这些年频频立功,升官就像坐火箭。如今京城里提起“沈大人”,都要特意区分开,是尚书大人,还是太仆寺的沈二老爷,亦或是沈家那个小将军。

半年前小沈将军奉旨领兵去了云州平乱,甚至没来得及回家过年。老夫人一提起他就要皱眉叹气,一是担心他的平安,二则是对他的婚事忧心不已。二十四五了,别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他还打着光棍,半点要成亲的意思都没有,成天在外剿匪平叛,安全也没个保障。

前几年他刚在朝廷崭露头角,圣上夸他是少年英雄,十分器重他,见他父母远在广州,猜测无人替沈蕴操持婚事,便起了做媒的意思,在宗室里拉拔拉拔,找了个品貌都很不错的翁主,要给他赐婚。

圣旨还没下,他三叔沈大人提前探得圣上口风,悄悄将那位翁主打听了一番,确定真的挺好,便告诉了沈老夫人,老夫人那个高兴哇,立刻筹备起了聘礼。谁知沈蕴像个愣头青似的,直接面见圣上,婉拒了这桩天上掉下来的好亲事。

圣上素来温和,婚姻婚姻,结的是两姓之好,人家自个儿不乐意了,他也不可能强塞,免得促成一对怨偶。一边是朝中重臣之家,一边是宗室里的亲戚,要是搞得结亲不成反结仇,那就很尴尬了。

谁也不知道沈蕴为何要拒绝。面对家中长辈的疑问,他始终沉默以对,逼急了才说心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