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像睡意朦胧的小孩,东方天空刚刚露个光芒,白色的雾笼罩这座城市,远处只看到大致轮廓。
白雾当中,早就有动静响起,朦胧中有人影在跑动。
走近了便会发现,一些十多岁大的孩子,他一个个背着双肩包,满大街上奔跑,在挨家挨户的送报纸,原来是年龄稍大些的报童。
能担起这项工作的,多是这些十几岁孩子,订报的都是富贵之家,如今报刊种类繁多,客户不可能全部喜欢,比如一些古板的老人,就是厌恶那些花边新闻,如果你将娱乐报送过去,总会令人心中不喜。
这就需送报员自己判断,年纪小的,刚进报社还不识字,当然无法胜任此事。
现如今送报,依旧靠的两条腿跑,自行车早已开始研发,其中最大困难就是,链条条技术不过关。
古代的铁太脆,按上蹬不了几圈就会断,只要攻克这一道难题,便可投入生产了。
不过,实验所还在紧急研制中,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虽还达不到钢的标准,但制作自行车链足够了,相信自行车不久就会面世。这些送报员,将是成第一批受益者,成天大街小巷跑的他们,乃是最好的宣传手段。
当阳光彻底驱散白雾,小报童陆续出现在街上,开始卖报。之前送报员火急火燎的,便是为了赶回来卖报。
虽然相对送报的工钱,卖报分得的一半的钱,太不显眼,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这些贫困人家出身的孩子,更加明白一分钱的重要,无论自己多苦多累,也不会放过挣钱机会。
古时候的法律,没有不准雇佣童工这一项,朝廷反而对报社的做法,大为赞赏。
今时今刻,寻常百姓家之间,家里孩子能作报童,已经当场了一份荣耀,这成了一份相当牛逼的工作,家中有一个人在报社当差,值得他们吹嘘好一阵子。
订报的人家很多,但路上的散户也不少,每天早晨低头读报,成了一项文雅的象征,不少商人,为了往读书人靠近,时常会拿着一份报纸,装模作样,仿佛以此能调高身份。
乃至养成了一种习惯,似乎手上没有一份报,都不好意思称为读书人。
即便是衙门当值的官员,去往衙门的路上,也会顺手买一份报纸,了解一下林州最新讯息,之后看下大夏日报,知道天下最近的动态,以便快速展开工作,不会错判上头的观点。
对于纨绔子弟来说,八卦花边才是他们最爱,掌握着青楼花魁的信息。
如今林州城内,乞丐都很少见到,地痞流氓似也和别地不同,一个个油光满面的,只是眼珠贼溜溜转折,街上挑衅良家妇女的事,也是罕见的特例,就是在清贫的家里,也不会出现饿死的状况。
这些都是报社的功劳。
“老三样。”一位老者走近醉仙楼,向伙计嘱咐一句,接过对方递来的报纸,低头读起来,这是一位老顾客。
七年了,醉仙楼新式早餐的新鲜感,早已经过去,虽然一直在换花样,但改动不是太大。
况且,那些富贵人家的早餐,不会比醉仙楼的差,但就是有人喜欢,醉仙楼的这种环境,早上不远跑半座城,来此吃一顿饭。
因为醉仙楼的客人多,所以久而久之,周围出了一些叫卖的小摊位,偶尔遇到什么小吃合了心意,会停下买上一份。
当然这些小商贩,不会抢醉仙楼的生意,去卖酒楼里面卖的吃食,醉仙楼也默认他们存在,世上的钱是做不完的,不可能什么生意都自己做,会稍微避着一些外面的食物,不和他们争客人。
醉仙楼,早成了林州的名片,来此不去醉仙楼吃一顿,林州就算是白来了,其中有宣传的效果,也少不了百姓对其口味的认可。
一座酒楼,带动了整条街的繁荣
之前卖房子给黑云卫的人家,如今悔的肠子都青了,如今醉仙楼周围房子,当真是寸土寸金,价格不知番了多少倍
当然,黑云卫来此并非为钱财,多少钱他们都不会卖的。
中午一过,一天中最热的时刻,虽然中秋已过,但暑意还未完全过去,一些孩提捧着个瓷碗,欢快的吃着。
凑近一看才知道,碗中装的竟是冰激凌,乃最佳的解暑饮品,冰激凌店紧挨着蛋糕店。
一对兄弟来的店外,问着冰激凌的香味,弟弟在走出几步后,才发现人跟丢了,见到弟弟渴望的眼神,伸手摸摸口袋里的钱,脸上露出犹豫之色,其实他也从未吃过。
他们标志性的,应该都是报社的报童,报社中不少兄弟搭档。
哥哥有送报这个工作,薪资要比弟弟多不少,看一下身边的孩子,他狠心掏钱买了一份,要了两个木勺子,兄弟俩一起尝一份。
这只是,这座古老城市的一角,相比于七年前,几乎发生了翻天地覆变化。
醉仙楼,后院实验所中,此刻热火朝天
正是这里的一切,在渐渐的、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刷新着古人的认知。
高高耸立的烟囱,上面白烟滚滚,鼓风机在一旁吹着,新鲜空气输进去,其内火焰燃烧的更旺,冒出了橘黄的火苗。
像这样的烟囱,大院里有好几个,各自拥有不同的用处,像眼前的这座烟囱,炉内正炼制着钢铁,还有烧制玻璃的、烧石灰的,炼焦为炼钢做准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