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系统从装上舍尔舰队到现在,已经进行了4次的更新,在计算机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软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北花费巨大的力气投入到软件之中,优化软件,加快瞄准速度,甚至加入了一些东西,这些看起来跟瞄准系统完全无关的东西,却对瞄准的正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刚刚双方接近的过程中,在很远的地方,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新一套的系统,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面,会侧重一些习惯问题的判定,这也是在逐步的深入了解海战之后,做出来的,陆军之中,会搜集指挥官的习惯,以达到正确判定他的做法,起到料敌先机的作用。
海军也同样,哪怕是科班出身,漫长的指挥岁月之中,也会有所改变,比如惯用的命令和习惯,遇到危险,或者是战斗之中,会拥有怎么样的变化的,这在海战之中的,也说不定能够起到更多的作用,这就是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没有较大的提升的前提下,增加命中率。
早在20多海里之外,探空气球和飞艇已经放出,空中比起地面上,测定距离和位置准确度更高,一套的数据,最终形成,从30海里到20海里,再到10海里,整整50分钟的时间,计算机总结除了部分的东西,然后送到了舍尔这里,上面不但有对方舰船的全套数据,还有一些侧重点,特别提到了分兵之后,9艘战列舰每一艘的习惯,还有指挥官所侧重的。
舍尔也分外的感慨的,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但诞生了指挥系统这么一个让他难以理解的,还有这些分析,之前他只是根据经验,模糊的进行分析,现在,只要在数据之中。找到适合的,甚至是有用的东西就可以了。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下面来进行,他的指挥作用,只是发挥在重大事物的判断上面。
其实早在12海里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射程之内,不过舍尔舰队没有动手,他在等待。等待对方再近一点,双方都是一样的,不过,舍尔的目标心理比起英军来说,要稍稍的远一点。
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瞄准和开炮,可前期的准备已经开始了,在有线电话的帮助下,舍尔可以跟指挥平台进行交流,这时候当然是跟作战有关系。主要是选定目标。
指挥系统给出了3种选择,4个目标,3个目标。2个目标,分别代表攻击舰船的数目。舍尔很自然的选择了2个目标,一个目标太过浪费了,9艘战舰,80多门火炮,如果只针对一个目标的话,甚至有可能一次性的将一艘主力舰送入到大海之中,可是更多的,则是浪费,9成以上炮弹是打不中。2个目标比不上3个目标,4个目标那样命中率高。可是兼顾了命中率和杀伤力,是最佳的选择。
几海里的距离,在陆地上相当的远,对于都是20节以上,相对速度高达45节以上的舰队来说,差不多一分钟就是一节,从12节到8节,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在越过了8海里这个距离,也就是公制射程的15公里之内,所有舰船都达到了最适合的地方的时候,舍尔一声令下,瞄准,开炮!
命令首先下达到了指挥台,哪里早已经动态的测定,操作的中国军人,迅速的把一些数据输入到了系统之中,并且对参数进行调整。
不同于在东南亚的时候,整体不太熟悉,经过了数千里的转战,特别是过去的3天时间之中,连续的高强度的作战,在配合上面,他已经跟舍尔舰队完美的结合成了一体,反应速度大大的增强。
20秒,这对于这个时代的瞄准而言,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速度,可是他不但完成了瞄准,还把每一门炮的数据都给布置下去了。
当然了,每一艘战列舰都是齐射,一方面,齐射可以增加命中率,另外一方面,15寸舰炮的后坐力很猛,如果在相对较短时间之中,向不同方向发射的话,这个不同方向的后坐力,会让战舰产生问题。
因为距离较远,所以整个调整做的非常到位,指挥系统开始指挥,有了上方,5个点的高空侦查,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了巨大的保证,计算机的强悍运算速度,很快判定了的攻击的范围和区域,一个个精确的数字,送到了每一门大炮的前面,然后,就按照这些数据开始精确的射击。
4个简单的数据,分别代表着高度,装药量,射击时间,使用炮弹种类,有这些数据,接下来的射击,对于训练有素的炮手而言,是最简单的事情。
9艘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完全没有排成攻击阵营的舰船,突然间的的开炮,吓了英军舰队一跳,他们没有想到舍尔会这么早的开炮,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舍尔舰队要放弃了么?
在英国的操典之中,虽然是10公里可以开炮,但是熟知海军战法的阿比特知道,这样的纯粹是浪费炮弹,能够在10公里之中命中的,除了精锐的炮手之外,还要一点点的运气,如果双方是在高速接近,甚至是不停变换的时候,10公里基本不可能打中。
全速冲锋,不去管他,这是阿比特下达的命令,哪怕炮弹还在天空中飞,也不用去管他,反正就算是停下来,对方也打不中,更别说是全速开行之中。
可是阿比特这一次,却遇到了意外,一方面,计算机拥有着超乎想象的计算速度,在20世纪初期弄出计算机,绝对可以说是外星科技,另外一方面的,通过无线电指挥系统,可以周围很多的战舰结合成一个整体,这种情况之下,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是远远超过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