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钢铁时代>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越过黑龙江

在海参崴的外海,北方舰队大展神威,定点清除海参崴的外围,一个个俄罗斯构筑的防御工事,海参崴之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和远东军区司令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的炮台被清理掉,他们此时此刻,唯一庆幸的是,对方只有海军,没有陆军,如果他们拥有可以登录的大批陆军的话,只是凭借着这个庞大的舰队,就会让海参崴陷入到危险之中。

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在黑龙江边,从多方调集的军队,也做好了最后的攻击准备,已经是四月了,伴随着春回大地,整整一年,东北的积雪开始慢慢的融化,不能说是最佳的攻击时间,自然环境已经不会影响攻击了,最少在后勤上面不影响了。

对于整个东西伯利亚的,中国有一套系统的作战方法,这一次,不单单是消灭俄罗斯军队的有生力量了,彻底的占据西伯利亚,这需要众多的准备,需要考虑的是多方面,在去年,占据赤塔之后,关于俄罗斯远东的攻略就开始了。

作为一个从后世而来的穿越者,杨元钊非常清楚,土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巨大的战略纵深,还是资源和财富,后世的中国,拥有整个世界21的人口,却只是拥有7的耕地,甚至其中的大部分的耕地,还是不得不留下的,原因无他,粮食的压力太大了,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耕地红线,都是为了解决掉吃饭的问题。

现在,伴随着东南亚被兰芳彻底的占据,中国已经不缺乏粮食了,只是东南亚可开垦的土地的良好的运作的话,就足以让整个中国不缺乏粮食,可是足够的战略纵深还是需要,中国跟俄罗斯之间国境线实在是太漫长了,在漫长的国境线。一旦未来装甲兵团大兴于世的时候,说不定一个装甲突破。就能够威胁到西北的核心,故而西伯利亚战略必须要完成。

从去年的攻克赤塔来算,中国已经不担心,过分的跟俄罗斯一战,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去年作战都没有引发,结果参谋部心知肚明。协约国的英法中国拖住,显然,哪怕中国隐藏了很多的东西,在协约国看来,中国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一场远比历史上更加庞大的一战开启已经一年多,快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之中。不但参战的主要国家,战损和消耗远比前世的强大的多,各国之间的结合也日益紧密。

现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即便是名义上的中立方也是一样。要么是协约国,要么是同盟国,世界上的工业国,没有加入战争的也只有中国了,杨元钊之前抱着的打算,是借助着中立的好处,左右逢源,从协约国和同盟国都获得好处。

战争刚刚开启的时候,这样做是正确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抱着速胜对手的想法,这时候,别说各国之间的联系,只要能够大幅度的获得武器,任何国家都可以,甚至当时还是在交战状态之中的俄罗斯,都从中国获取武器。可伴随着战争的逐步深入的,国与国之间的商业行为,逐步的变了模样,变得多了一些附加条件的。最开始,西北还不知道,伴随着协约国的订单大幅度的减少,他们也发现了,却毫无办法。

美国天然的优势,哪怕在没有参战之前,就获得了大量的协约国的订单,甚至现在,由于美国参战,减少了工业生产的前提下,无法尽可能的满足订单,可是英法俄甚至是等着,都不愿意给中国,也就是一些商船的订单,可是在协约国庞大的战争订单之中,根本不算什么,况且现在也大幅度的减少。

中国加入到世界大战的时机不能说成熟了,不加入到世界大战之中,也没有更多的好处,这样的话,有限度的增加烈度,占据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尽可能的为将来,进入到中西伯利亚,甚至是西西伯利亚做出准备,还是相当的必要的。

东北是中国境内,跟俄罗斯的环境最为合拍和合适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上百万的军队开始作者适应性的训练,而且铁路也已经修建到了极致,有些甚至越过了已经划定的双方边界线的,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加上冬天里面的恶劣环境,他们都不知道,现在,被中国利用上了。

更别说铁路和公路,侦察兵带着工程司们,借助着冬天,开始对各个地方进行实地测量,在测绘队的图纸上面,关于这一次攻击的路线,各种方面的选择上面,已经成功的设计了很多的铁路公路,这些修建,会随着部队的不停的深入,开始延伸,为将来进入到西伯利亚境内的中国军队提供足够的后勤。

一个新占的土地,只有当铁路公路延伸过来,只有当民众彻底的稳固了,甚至连军队都驻扎过来,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受到控制的土地,而不是一片飞抵,时间不多了,虽然一战和二战都是划分势力范围的,可是相对于可以独占,甚至是重新划分国界的一战,二战的变化不大,很多的国家哪怕是被占领的,战后也是恢复了,并且在二战之后,掀起了一大片的民族解放运动,原来,只有几个国家的世界,变成了现在,拥有数百个国家,大大小小纷繁复杂的世界。

1915年4月12日,在北方舰队攻击海参崴的4天之后,一天深夜,百万大军一同度过了黑龙江,超过的1万艘机帆船和一些汽艇,载着第一批最少24万军队,浩浩荡荡的渡江,开启了中国对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战争。

作为俄罗斯跟中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越过黑龙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