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隋唐之谋国>第一一七章 内心的野望(一)

对于高丽将士们来说,这次随着乙支文德北上,就是来获取功绩的。大隋第一次所发动的战争以失败的方式结束,这可是高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呀!在他们看来大隋作为天朝上国,应该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居然在辽东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而也正是这次的狼狈不堪,打破了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高丽人充满了信心。

虽然高丽的高层都知道隋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可是由于他们宣传的结果,使得很多平民百姓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正是由于这种信心膨胀,所以高丽方面才能够聚集起这么多的军队。

这次乙支文德带兵出征,他向手下的所士兵保证,这次到辽东来就是玩的,因为隋军已经被辽东城拖得精疲力竭了,只要他们出现在隋军的背后,那么等待着隋军的将是溃逃。而他们唯一能够做到就是跟在隋军的后面追击并且抓俘虏,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将大隋皇帝给抓住。

大军跟随乙支文德的第一战就是在鸭绿水边上击败了宇文化及和杨义臣的军队。首站必胜让所有的高丽士兵都非常高兴,他们相信国内那些权贵们征兵时说的话,隋军果真是不堪一击的,他们对击败隋军抓住大隋皇帝更是充满了信心,甚至他们还憧憬着击败隋军之后能够升官发财呢?

不过林子轩的出现将他们升官发财的美梦彻底击碎了,三千重装骑兵三千轻骑兵不但将他们的大营冲动七零八落的。更是直接造成了几万人的伤亡。更为重要的是,被他们困住的隋军也趁机逃了出来,并且还在最后的关头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

等他们退后二十里。重新收整了军队后,乙支文德将军队分成两股,一股去攻击幽州军的大营,一路追击林子轩等人。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两路大军居然会在同一个地方相遇,而且林子轩在离自己大营五里地的地方摆好了防守的阵势。

面对着林子轩这个给他们带来耻辱的敌人,两路大军合二为一之后。在乙支文德的指挥下,疯狂的向隋军的阵营攻击。高丽军面对林子轩摆出的防守阵势一直猛攻到了中午都没有攻破,当太阳升到正当空的时候。隋军的援军终于到了,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亲率十万大军最先赶到。

上次在鸭绿水乙支文德所击败的隋军统帅就是宇文化及,上次宇文化及战败之后以他在皇帝面前的受宠度,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样的损失。但是他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直线下降。而造成这个结局的自然是乙支文德了。现在两人见面自然是分外眼红,而且这次乙支文德围的还是他的儿子。带着十万兵马的宇文化及对上连伤兵在一起才五万余人的乙文支德,当然是毫不留情,率着兵马就是直接发起冲锋。

隋军在辽东城下憋了这么久,对着坚墙大城他们没办法,可是如果这样明刀明枪的野战,而且还是数倍击之,打的还是先前已经被幽州军击破了士气的高丽人。结果自然是高丽人兵败如山倒。直接被隋军追杀出了数十里地,最后乙支文德仅带着千余骑仓惶逃窜渡过鸭绿水。败回了平壤城。

高丽全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两百多万三百万不到的人口,全国jun队也就三十万左右,不过高丽是一个半游牧民族,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国举国皆兵,不过就算这样最多也只能聚集起六十万大军。第一次征讨高丽,虽然说隋军败了,而且还死亡了那么多的人。可是相比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隋,高丽可以说比大隋损失还要严重。到目前为止,高丽的带甲之士也不过是三十万左右,这次先是在新城损失了两万人马,这次乙支文德又丧师八万,可以说这对高丽来说是前所末有的大败。高丽全国甚至已经拿不出一点机动兵力了,现在只能被动的守在各大城中。

而对于隋朝来说,这也是隋军两征高丽以来的首次获得的大捷了。两征高丽,伤亡百万,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只要隋军乘胜出击,再来一两个大捷,那么高丽被平指日可待。

在这次大捷中,幽州军可以说是最最耀眼的了,先是新城大捷,最后又有幽州军重装骑兵破乙支文德数万大军,最后幽州军在野外和高丽人直接对阵,扛住了五万高丽人几个时辰的冲击,为隋军最后的大捷立下了大功。

这样的大功就算是再有人想压下去,也是压不住的。世家门阀仗着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再一次打压林子轩的功劳,可是依然无法阻挡幽州军那耀眼的军功。特别是在林子轩向皇帝陛下上奏的报表当中,将宇文成龙这个人渣给大大的吹嘘了一番,硬是给宇文成龙和田亮等人加了很多功劳,将击破乙支文德数万大军的大劳也算上了他们一份。面对如此会做人的林子轩,就算宇文化及心中再不满意也不得不站出来为林子轩说话。要知道上次幽州军的功劳就是因为宇文化及的阻扰才没有得到落实,这一次宇文化及积极的替林子轩说话,虽然有些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可是谁让林子轩给他送了一个大蛋糕呢?有了宇文化及这位皇帝面前的第一宠臣的全力周旋,林子轩等人的功劳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无人能掩盖了。现在就看杨广的态度了,看看他能够给林子轩什么样的奖赏。

对于这次大功,朝中的各大世家,都是全力出手,拼命的为自己的家族捞取利益。至于这中间各大家族进行了什么联合、什么让


状态提示:第一一七章 内心的野望(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