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逆进化>320.第320章 苗朴的实验体

狗的祖先是狼,这是在现今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而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万年前,可狼的起源又是什么呢?

其中一种说法是,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动物可能都由同一个祖先衍化而来,那就是白垩纪时期一种长得像鼠类的吃昆虫的小动物。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时代的末期,这些动物有机会进化并分化成为今天世界的种种哺乳动物。

食肉目动物大约在六千万年前的古新世出现。最古老的食肉动物是小古猫,虽然称为猫,但却是所有猫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猫科和鳍脚科(海豹海狮一类)所有动物的共同祖先。

大约四千八百万年前,小古猫中分化出了猫亚目和犬亚目两类。

犬科起源于始新世晚期,大约四千万年前,它们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古老的群体,最先从小古猫中分化出来。犬科动物的进化有三条主线,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现代犬亚科,古代犬亚科和borop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

古代犬亚科亚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个分支,四千万年前起源并发展于北美洲,它们长地仿佛是狐狸和黄鼠狼的杂交产物。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年前,这一支逐渐灭绝,其中的汤氏属则进化成为今天的boropinae亚科而留存下来。

而boropinae亚科,则是在三千四百万年前出现的。和古代犬亚科一样,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它们的体型比古代犬亚科的大很多,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一张大而有力的嘴是它们的特征。两百五十万年前这一支也灭绝了。

最后的一支,就是现代犬亚科则进化成为今天所有的犬科动物。这一支几乎和另两支同时出现,但一直不繁荣,直到一千五百万年前,另两支开始衰落后,才开始发展壮大。这个亚科同样只存在于北美洲,直到七百万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后期,才通过大陆桥来到了亚洲。

那些穿过大陆桥的就是成为那些现在的犬科动物的直系祖先,它们继续穿越大陆桥,在两个大陆间来回迁徙。这就是红狐和灰狼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的原因。

然而在苗朴看来,眼前的这个正在突变的异种显然不是单纯的返祖。

据他所知,哪怕是出现于四十万年前的恐狼direanisdirus),其体型特征也跟眼前的突变种有着不小的区别。

比如头,恐狼是以一张强悍有力的嘴而闻名的,通过化石推断它们下颌组织非常发达,咬合力十分惊人,比现代的狼更加强力。可眼前这个,却是小嘴岔,头的形状更偏向于狐狸,这其实就决定了它的捕猎对象,不可能像狼那样涵盖角马之类的大型动物,而只能是獾、鼬之类的小动物。

当然,因为其整体体形比狐狸大的多,按比例同样增大的嘴巴看起来还是比较可观的。

可别忘了,它对应的不是普通区域的动物,而是灾区这种宛如过去的澳大利亚般,有着独特地貌及生态环境的特区。

在这里,即便是新森林的边缘,氧含量也是其他地区的2倍甚至更多,这就从根本上给动物、昆虫等体形增大提供了基础保障。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原因,块头增大基本上是灾区的普遍特色,虽然没有见过恐龙那样离谱的存在,也由此得出,动物变得更健壮,更具杀伤力,是灾区的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虽然眼前的突变异种不像远古恐狼那般强壮,不过,偏狐狸或许也有偏狐狸的好,也许它的脑域更为发达,智商较高。

除此之外,这次突变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异种腿部异变的非常健壮,这种健壮是超出了已知所有犬科比例的,比狮子、豹子这类猫科都要略高一筹。

在一番观察后,苗朴得出了如下结论:

这一异变过程确有返祖的趋势,但也明显有人为调整的介入。苗朴只能是将之归为骨核设定程序方面的改进。也就是说,他得到的骨核,其设计初衷之一,就是强化脑及四肢,前者直指智商,后者代表运动能力。

由此,便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那些巨人会拥有那样健壮的躯体以及格外粗大有力的四肢,还有一定的智慧。

实际上,苗朴的这个实验,更多的只是为了深入了解骨核的作用与功能,他甚至不能确定自己尝试的植入方法是否正确。

至于结果方面,苗朴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根本没有奢望能改造出某类生化兵器。

这倒不是他不敢想,而是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体系的不完善及复杂。与研究体相比,那些巨人或许只是照猫画虎的结果,利用黑能量可以说是别走蹊径的路数,在苗朴看来远远不及研究体类似觉醒者的异能体系,这一点只看虫后利用的结果以及眉刚植入后的爆发就能有所感觉。

其实,让苗朴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核心能量“自然之心”也就是平衡系(包括银、养、生命),竟然可以成功将骨核儿中的黑能量驱逐并且替代,这让他觉得有些很不可思议。毕竟,在他的想法中,黑能量是可以成功抑制野性能量这种性质狂暴的力量的。

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核心能量其本质层次是优于黑能量的。黑能量是能压制野性能量,而之所以能压制,也是另有原因,并非其本质层次更优。

哪怕苗朴的平衡系尚未激活,自然之心的力量也相应的没有展现全部威能,可他以阳体融合了虫后的阴体,等于是完成了汾城制药厂秘


状态提示:320.第320章 苗朴的实验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