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拍一边啊啊的说着。金玲玲觉得很好玩,就搬了小板凳,坐到坐坡边上和软软对着你啊一句我啊一句。

两个真小孩玩得高兴,伪儿童顾明华帮柳红英收拾早饭的碗筷。

顾明华一直在进行自己关心柳红英的计划,经常帮柳红英洗洗碗,扫扫地,收拾收拾东西,还挺勤快的把院子里的草都拔了。时不时的还假装童言童语的说些好玩的话,虽然顾明华自己酸的牙都倒了,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柳红英觉得儿子贴心的很,这一阵儿心情也好的很,顾爱国喝酒甚至喝醉摔东西她也不太介意了。

门口传来顾大娘的声音:“红英在家不?”

柳红英一边应着,一边抬头,顾大娘已经走进来了。顾明华忙喊:“大娘好。”

顾大娘摸了摸他的脑袋:“好,明华又长高了。”

顾大娘对柳红英说:“刚在外面碰到爱国,他说你们要找几件明静小时候的衣服给软软穿?我中午回去翻出来,你下午来拿吧。”

柳红英忙答应着:“真是太谢谢大嫂了。你下午不下地吗?等忙完再找吧。”

顾大娘说:“没事儿,我中午回去找出来,明静和明远下午在家,天越来越冷了,早点拿过来给软软穿吧。”

农村最近在放秋收假,顾明静和顾明远都在家。

柳红英客气着:“地里忙不?让爱国下午去地里帮忙吧?”

顾大娘忙拒绝了:“不用不用,地里没多少活了,我和他大伯就弄完了。”顾爱国地里活一点也拿不起来,让他去帮忙是越帮越忙,纯粹捣乱。

顾大娘转身对顾明华说:“明华有空也去家里玩吧,你明静姐他们都在家呢。”

顾明华答应着,顾大娘就匆匆忙忙的走了,地里一堆事等着呢,可得抓紧时间。

中午吃完饭,顾爱国又出门闲逛,柳红英抱着软软去顾大伯家。顾明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顾明静姐弟了,就跟着一起去了。

顾大伯祖父和顾爱国祖父是亲兄弟,在父母去世后分了家,顾大伯祖父是哥哥,继承了祖宅,顾爱国祖父是弟弟,在村西头又划了宅基地起了新房子。顾家人丁一直不旺,顾大伯还有个妹妹,嫁到邻村张庄,有两个儿子,老大张博文比顾明静小一岁,老二张博武比顾明远小几个月。整个晋中姓顾的,顾爱国这一辈就只有这三个人了。所以虽然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顾爱国又好吃懒做,顾大伯对顾爱国还是很不错的,顾大姑对于这个远房堂弟也是很关心。

顾大伯家在村中间,房子坐北朝南。从顾家出来,往北过三家,拐到村中间的大路上,再往东走上六七户就到顾大伯家了。顾大伯父亲前两年走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快七十了,平时帮忙做做饭什么的,顾爱国两口子管老太太叫大娘,顾明华就喊大奶奶。

正是农忙时候,家家户户的玉米基本都收回来了,带着皮堆在自家门口。家里半大的孩子放秋假,大人们忙着犁地种地,孩子们就在老人的带领下剥玉米皮。

把玉米皮扯开,露出最中间金黄的玉米,扯下外面的部分,留下里面几层放到一边。农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钉着小孩子指头粗的大铁钉,钉上拴了粗粗的铁丝。大人们从地里忙回来,把剥好的玉米抱到铁丝旁,用留下来的皮在铁丝上巧妙的缠两圈压一下,一个玉米就被固定到铁丝上。一层一层的绕,玉米一个个的被挂起来,最后形成一个粗粗的圆柱,圆柱中间都是玉米皮儿,外面吊着一个个金黄的玉米。这是个技术活儿,有的人家没缠好,玉米柱子半高的时候会垮塌下来,也有的人家绕得稀,一个玉米柱挂不了多少玉米,家里就起上好多个玉米柱。等到玉米都收完了,满尊子都是金黄的玉米柱,是这边秋收后特有的风景。冬天西北风来了,玉米被吹的干干的,再把玉米一层层揪下来,趁着农闲,剥成玉米粒儿,装到口袋储存起来,或者卖钱或者自家吃,留下的玉米叶子和玉米芯是冬天烤火做饭的好材料。

玉米太多,光靠孩子们扯皮慢的很,大人们在家门外的墙上拉上一根电线挂一个小灯泡,晚上吃完饭都搬上板凳坐到外面,一边剥玉米一边和同样干活的邻居聊着天。什么时候玉米全部剥好挂到墙上,地犁好耙平,冬小麦都种到地里浇上水,什么时候秋收才结束。

当然了,这些活都和顾爱国家都没关系。顾爱国和柳红英只会在晚上到顾大伯家或者认识的人家找人闲聊的时候,顺手扯那么十来个玉米皮。


状态提示:5.日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