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一匹驿马出了驿馆,郑炎抬头望了望仍旧有些暗沉的铅灰色的天,这个时候临近中午,周遭已经不是早晨那般清冷,甚至有了些湿气,秋风裹挟着黄叶满目萧瑟,应该会有一场不小的冻雨;路上的行人明显少了很多,郑炎不再停留,扬鞭往北快马而去,既然要跑路就得跑的快点,离开他们的视线再想着怎么乔装换路,想想还挺刺激。
这些时日没少耽误功夫,大概还有二百多里才能到平阳关,出了平阳关村镇城池就更少了,有时候十几里也见不到一个,而且人口规模也极少,关内一个镇子至少有一两万人,在关外千人以上的都算大镇子,真正的人烟稀少。
平阳关又被称为“平阳三关”,是由三座呈犄角之势排列的雄关组成,中间是平阳关,东边二十里偏北的是锁龙关,西边二十里偏北的是白棘关,三座雄关城墙等一众防御工事全部都用石料浇筑而成,历经千年不倒,又规模极大,曾经还一度演变为边境市集,繁华喧闹了很多年;
其实平阳关一线并不是险要地段,一条东西向的丘陵带据说是人工修建的夯土堆,又在夯土上修建起夯土墙。殷朝中期,太华山脉出现了一个传世妖王,他仿照人族势力建立起一个比较松散的朝廷,联合当时正值鼎盛的郁单洲集团一起南进,兵锋直指洛阳。
殷朝皇帝命令祖辈居于洛水畔,已经强大到有些威胁朝廷地位的郑氏一族举族北迁抵御外敌入侵,郑氏一族在原籍本来已经处处受人排挤,趁势向朝廷要到了军队粮草,带着闻人家叶家澹台家等几个相交多年的世家举族北迁,之后把妖族和郁单洲联军打退两千里,一直到现在的平阳关一线。
后来在平阳关一线经营了近百年,积攒起足够力量后继续北上收复失地,直到把两方势力赶回老家,朝廷命令郑氏一族永久镇守堪称太华山脉和郁单洲龙头咽喉的翼望山,也就是现在的郑氏族地,其他几个家族也被安排到了不同的地方,郑氏一族后来在翼望山脚建立起了翼望和宝月双城。
说起来这平阳关自从那次大战后被废弃了将近千年之久,直到千年血战时期诸侯争霸郑氏一族南进,关内一些诸侯才重新修复再次启用了这三关,再后来武帝定鼎大周版图,这三关包括东西一线的所有关隘几乎都被废弃直到现在,零星的也有修缮,只是多不太认真。
记得之前每次路过平阳关大爷爷都会住几天,城里人很少,不到一万人的样子,要知道整座城周长就将近八十里,要知道洛阳城作为天下第一大城,城墙周长也才一百五十里,平阳城这样的规模堪比州府所在,比一般的关隘规模大了不知多少倍,也不知道当初郑氏一族的先辈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城,大爷爷猜测可能是想在这里安家,毕竟当时中土局势很动荡。
一路向北都是纵马加鞭,终于在天黑下来后赶到了平阳城,看着黝黑幽静的城墙如巨兽匍匐,高大的城门像是巨兽张开的巨口,郑炎浑身有了些紧张,握住了长剑换了一口气驱马进城。
平阳城城墙高十多丈,女墙箭楼敌台瓮城等一应设施都还健全,也只有些风雨侵蚀的衰败样子,没人守城,城头连个灯火都没有,城门早不知丢到哪儿去了,一路紧张下进了城才看到不远处驿站的驿灯,郑炎没有放松的心思,回头看了一眼城头,发现上边站着两个人影,大晚上的眼看又要下雨,这举止很是让人怀疑。
到了驿站交了马就离开了,在街上包子摊买了几个大包子又买了一只烧鸡一只烤羊腿,之后凭着记忆拐进了街道巷子里,其实除了驿站附近有人居住的地方,其他的屋舍基本坍塌的差不多了,偶尔能见到几间还算完整的,大概是主人搬走没几年,关内有些人会来这边隐居,关外的人进关内闯荡也会先在这里落脚,这些人都会给自己在这里先弄一个住处;
曾经朝廷也在这里改造过一处用来避暑的夏宫,还想把平阳城建成一座堪比洛阳的中都,玄武军的中军帐也一度设在这里,只是后来随着人事变迁都改变了,不过那座夏宫和中军帐一直有人守卫维护,郑炎不准备去那里,之所以拐进巷子里只是为了确认是否被人跟踪,然后从西北边的城墙跳出去,城北五里的地方有一处荒废的村子,之前在城头眺望的时候见过,今晚先在那里过一夜。
一番确认下来果然没人跟踪,看来确实把那些家伙甩了,只能和星霜说抱歉了。
跳下城头又展开轻功开始急速飞奔,多挑选一些沟壑纵横的地方走,跑一会儿潜伏下来观察一下动静,确认没问题再继续,就这样一路走来终于到了村子里,找了一间还算完整的房子落脚,从来没想过自己原来可以这么谨小慎微。
夜里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郑炎不禁被冻醒,看了看外面没发现什么情况,裹紧斗篷继续睡,没敢生火怕被发现,大爷爷大概是知道六叔会来接自己,所以便没有派人跟着,可他肯定没想到六叔几乎是不管不顾,倒是有些历练自己的意思,难道是他们商量好的?
云玄陌说可能会有宗人府的人在暗处跟着,祭酒老头说宗人府的人只会跟一半,也就是指云玄陌和秦肃,好吧,就当没人,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情况预想,这样自己这边就能做出最稳妥全面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天还在下雨,吃完昨晚剩下的冷肉起身离开,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