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秦国有大恩于他的宦官,在秦始皇死后,却由心中生出一个摄政篡权的念头。就是这个邪恶的念头,竟为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帝国敲响了丧钟。
赵高离开胡亥后立即去找李斯。他心里明白,尽管李斯由于自己的才能对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但李斯的心中仍有别人不易觉察的苦衷和担忧。别人看不出,他赵高却看的明明白白。他正是要利用李斯内心的这些苦衷和担忧摧毁他的意志,让他乖乖地按照自己的指挥棒行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李斯曾上书秦始皇烧毁那些于秦国不利的书籍,得到了秦始皇的批准。一时间,咸阳城内烟火弥漫,六国的史书及《诗》、《书》经典、百家语等书籍,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一律烧毁。结果大批的古代文献、典籍焚毁于大火之中。此事引起了不少儒生的不满,他们纷纷奔走相告,大造舆论,攻击谩骂秦始皇,把他比喻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暴君。秦始皇自然不会示弱,他下令逮捕了大批敢于反抗的儒生,在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坑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始作俑者,正是李斯。焚书坑儒,对于当时刚刚统一全国的秦王朝来说,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消除割据意识的作用。但也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尤其是古时那些尊崇儒学的知识分子。为此,李斯也就成了这批人心中的仇敌。
赵高见到李斯,李斯忙问:“皇帝的遗诏发出了没有?”
赵高不动声色地说:“这份遗诏现在胡亥手里,还没有发出,我来正是为了这事和丞相商量。”
李斯说:“这事有什么可商量的,发出去就是了。”
赵高诡秘的说:“丞相,皇上突然去世的消息没有人知道,他的遗诏除了你我和胡亥,更无人知晓。如今究竟让谁来继承皇位,就在于你和我的意见了,这一点丞相应该明白。”
李斯心中猛一惊,他不曾想到赵高会有这种打算。他知道赵高和公子胡亥的关系密切,莫非他想立胡亥为帝?忙说:“这话从何谈起,违背皇帝遗诏就是亡国,这事还需要我们商量吗?”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丞相不必惊慌,决定之前我有个问题想问丞相。”
李斯道:“你说,有什么事?”
赵高随即滔滔道来:“论才能,丞相可与大将军蒙恬相比?论谋略,丞相可比得上大将军蒙恬?论威望,丞相可能比得上蒙恬?lùn_gōng绩,丞相可比蒙恬强?论与公子扶苏的关系,丞相可比得上蒙恬?”
赵高的发问,句句像利剑扎在李斯内心的阴暗处。他只得承认说:“以上所说几点,我都不能和蒙恬比。”
赵高见发问奏效,紧接着说:“我到秦宫已有十余年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秦王封赏功臣,福及子孙。相反,功臣的后代反而常常遭到满门抄斩,断子绝孙。如果公子扶苏继承帝位,必然立蒙恬为丞相,到那时,你李斯能落下什么?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了。焚书坑儒一事,丞相得罪了多少人,你心中应该有数。”
李斯忙说:“臣本为上蔡的普通百姓,全仗秦皇的信任,才一步步的走到现在,当上丞相。眼下秦皇刚刚去世,臣怎敢生出二心,背叛皇帝?自古忠臣不回避死亡,孝子不怕辛劳,我作为一名臣子,只求恪尽职守罢了。你也不要再说了,免得大家都不好看。”
赵高见李斯没有商量的余地,便进一步威胁说:“现在遗诏在胡亥手里,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要继承帝位,而且还同意让我辅佐他。我看在与丞相多年共事的情分,才来告诉你,如果你不愿意,我也就不说了,随你便吧。但我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胡亥即位,你还是丞相,如果扶苏即位,你大概连普通百姓都当不成了。”
此时的李斯心乱如麻,他知道胡亥和赵高已串通一气,准备篡权,自己独身一人又怎能阻拦得住。再想如果扶苏上台,自己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扶苏与自己关系一直疏远。但想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又觉得如果参与胡亥、赵高的阴谋,就太对不起刚刚去世的始皇帝了。想到此,他不禁仰天长叹:“臣生不逢时,怎奈遇到眼前这种乱象。皇帝一直信任我,今天我却要背叛皇帝。”说完泪如雨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