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桀宋>第0246章 灾祸

宋君偃等人不便打扰那妇人哺乳自己的孩子,于是走到一旁,找了路过巷子的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老汉询问事情。

“老丈,他们都是哪里的人?为何都这副模样?据我所知,这陶邑可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商业发达,仅次于魏国的大梁和齐国的临淄,怎么这陶邑城里会有这么多……这么多的乞食者(乞丐)呢?”宋君偃一脸和善地询问道。

他这个人生的高大威猛,昂藏九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赳赳武夫,虽然一袭华贵的衣裳穿在身上,但是也掩盖不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贵气和霸气,还有一股子若有若无的煞气。

普通的黔首,当然没有这种眼光了。

不过老汉却可以看得出眼前这个男人的不平凡的地方,能穿得起这种华衣,言行举止都如此彬彬有礼的,显然是贵族出身。

老汉不知道子偃为什么会找上自己,还垂询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不过老汉也不介意如实地回答他。

老汉回礼道:“回公子的话,他们都是从南边逃难过来的灾民。去年的伐楚之战,我宋军挖掘颖水,水淹新野,可是汛期甚久,一时之间河道决口,将九江郡和新野和下游的曲阳、钟离等地都淹没了。洪水无情,冲垮了屋舍,所以曲阳、新野等地的黔首都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了。”

闻言,宋君偃皱着眉头道:“君上不是已经颁发诏书,派人去赈灾和疏通河道了吗?这些灾民怎么会流落到陶邑来呢?莫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对于赈灾粮都中饱私囊了吗?”

“这个老朽就不清楚了。”老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听那些灾民说,官府的确是开设粥棚了,但是灾民太多了,根本不够分的!所以好多灾民都开始流亡楚国,或者是向我宋国旧地靠拢了。”

“那陶邑为什么不接纳和安置这些灾民,反而任其在这里自生自灭呢?”子恒诧异地问道。

这个问题也是宋君偃所关心的,所以目光如炬地看着老汉。

老汉叹气道:“谁说我们陶邑没接纳,没有安置这些南方的难民呢?但是灾民实在是太多了,官府哪里管的过来?而且又没有君上的命令,陶邑的郡守大人恐怕也不敢随便接纳这些灾民呀!”

“事急从权,人命关天,陶邑郡守岂敢这么玩忽职守,置灾民于不顾?”子恒瞪眼道。

老汉笑了笑,指着已经倒在对面的一颗桑树下,散发着恶臭的一个身影,似乎已经死掉了。

老汉语带嘲讽之意地说道:“官府能做的,大概就是替这些可怜的灾民收尸了。”

子恒语塞,心里十分的生气。他不是气眼前这个老汉,而是气陶邑郡守的不作为!

宋君偃亦然,听到老汉的这些话,他心中大概能猜的出一个大概了。

无非是难民泛滥,太多的灾民向着陶邑这边靠拢了。没错,陶邑是很富庶,也有着一个陶仓,陶仓里面的粮秣可是堆积如山的,相信一旦开仓放粮,就能马上养活这些灾民了。

但是陶仓的米粟谷物已经作为赈灾粮,向着淮南郡的灾民开放了。陶仓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向着南方拉过去,他一个郡守怎敢擅专,开仓放粮呢?而且他也没这个权力!

陶邑的官府是没法安置这些灾民的,不过陶邑作为宋国最为富庶的城市,自身的家底殷实,其粮库里的粮秣也不少,凭借这些粮秣依旧可以养活灾民,可是他们舍得吗?舍不得啊!

虽然说这些粮秣是公家的,不是他们的,可是这些粮食都是实打实的政绩啊!他们在任几年,兢兢业业,不就是为了攒够粮食,好飞黄腾达,当上更大的官吗?

南方的都是什么人,他们都知道。原来是楚人呢,这些外人的死活干他们何事?

更何况君上此前已经开仓放粮,向新野、曲阳等地赈灾,派人去疏通河道了。这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幺蛾子,赈灾不到位,好多灾民都跑到宋国的旧地来了!

这可真的是太讽刺了!

宋君偃此时心里是一片阴霾。去年的伐楚之战,他们宋国的军队接着秋汛,水淹新野,没想到汛期过久,而河道决口,水势根本就收不住,还连带着新野下游的曲阳、钟离等地都遭殃了。

本来嘛,也没死多少人,死上三五千的黔首还是可以接受的。

然后宋君偃得到灾情,就火速派人去陶邑开仓放粮,并且出动足够的人手去疏通河道,为此连附近的驻军和一些戍卒、衙役都派上了。

没想到,没想到啊!

赈灾不到位,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打死子偃都不相信!

在离开小巷后,宋君偃的心情很沉重,一直都是低着头,愁眉不展的。

子恒在他的旁边说道:“君父,看来一定是你派往新野、曲阳等地赈灾的官员出了什么问题了。不是有人贪污赈灾粮,中饱私囊,就是他们之中有的官吏消极怠工,没有尽快将赈灾粮发放到灾民的手里。”

听到这话,宋君偃嗤笑了一声,说道:“若是后者还好,可以原谅。若是前者,寡人绝不宽恕!子恒,看来下一站,咱们要跑到新野、钟离这些灾区去看看了。”

“诺。”

子恒又道:“君父,你看这大街上,还是熙熙攘攘的样子,无甚灾民,莫不是这陶邑的郡守不作为,将灾民都安置到角落之处,粉饰太平?”

“然也。”子偃沉声道,“若是这一次没有出商丘,到其他地方去微服私访,寡人可能还不知道,


状态提示:第0246章 灾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