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朝会即是第三次劝封禅之会。
朝会之所仍在宣政殿,五位相公:中书令张说,侍中张嘉贞,中书右侍郎宇文融,黄门左侍郎源乾曜,黄门右侍郎杜暹。
尚书左丞郑裕,尚书右丞张九龄,六部尚书:礼部尚书宋璟,吏部尚书王晙,户部尚书王丘,兵部尚书萧嵩,刑部尚书韦抗,工部尚书崔泰之。
还有御史大夫,京兆府尹,六部侍郎,寺卿监正,中书舍人,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给事中。
自然还有十六卫大将军侍立。
先是张说中书令上表:臣等伏以陛下孝通天地,亲朝五陵:拜桥陵则紫气见,获白兔,甘露降,白鸽巢,天光清和,日色明朗;拜定陵则有景瑞见,甘露降;拜献陵则甘露被树,祥瑞抱日;拜昭陵则先圣见於神游,荐享之际,陛下亲闻息,初进服用,乐器自然声,又素像回面,甘露降滋,从祀先臣,历闻蹈舞;拜乾陵则有灵草生,甘露降,日抱戴之瑞:此皆陛下虔诚上感,神灵福降,四海同欢,万方跃。臣等幸陪大礼,亲睹祯祥,无任大庆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臣说谨言。
独孤心慈听闻直咂嘴,这是献祥瑞啊?
不过亦无人当真,这即是一个过场,接下来鸿胪寺又奏表言称诸属国友邻均愿随圣人东巡。
这即来了问题,圣人东巡,必带走大部十六卫禁军,若突厥来犯如何处置?
张说相公持强硬姿态,请圣人勒令安西安北都护府严防死守,蒲州太原诸府严阵以待。
众臣附和,圣人看看众人,突见有一年轻面孔吊在队尾,呵欠连天,此人自是那被迫早期来朝的远东侯万年县县令独孤心慈。
“远东侯,汝似乎有异议?”圣人于是笑道。
“啊?加强军备严守边防似乎亦不错,但此有违封禅之意,会使封禅名不副实。”独孤心慈的急智是燕唐出了名的,张口即来。
见众臣听闻后开始嘈嘈杂杂,顿时又笑道“夷狄之中,突厥实力最强,也有与我大唐修好之意。若遣使赴突厥,让其派人参加封禅之行,必会欣然从命。突厥若来,诸蕃君主必相继而来。到时某等就算偃旗息鼓,亦能高枕无忧。”
众臣听闻一片寂静,兵部侍郎裴光庭出列表示远东侯之议大善,并愿请为使者往突厥。
张说相公沉思片刻后亦点头称善,圣人也许之。
“汝手中所持为何物?”圣人见独孤心慈拿着书卷便又问道。
“哦,此乃某欲上奏疏”独孤心慈答道。
“这倒是稀奇?此乃远东侯封亲书奏疏吧?”圣人笑道,众臣亦跟着哄笑,这个远东侯亦是燕唐奇葩,虽为京兆府別驾万年县县令,但尚不是朝参官,勿需日日上朝,自然少有奏疏当堂呈上。
但即为燕唐官吏,上疏自是应有职司,这个万年县明府从来均是以县府名义往京兆府公文,尚未有议事奏疏上呈政事堂或圣人。
“正是”独孤心慈还在猜想今日升平坊纳兰女帝的别业可有女宾,午餐是否到哪儿解决呢?顺口回答圣人问话。
“那拿来某等欣赏一下吧?”圣人吩咐,有宦者下来接过独孤心慈的奏疏。
圣人拿过看看,面上很是精彩。
“远东侯的奏疏必定精彩,可否让某等亦拜读一下”张说相公说出了众臣的心思。
“拿去念念吧”圣人让人把奏疏拿给张说相公。
张说相公清清嗓子开始大声宣读远东侯的奏疏:
“臣心慈等言:臣闻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故珍符休命,不可得而辞;鸿名盛典,不可得而让。陛下功格上天,泽流厚载,三五之盛,莫能比崇,登封告成,理叶幽赞。故符瑞必臻,天意也;书轨大同,人事也;菽粟屡登,和平也;刑罚不用,至理也。今陛下稽天意以固辞,建人事以久让,是和平而不崇昭报,至理而阙荐祖宗。亿兆之情,犹知不可,况上帝临照,祖宗顾言是,其可止乎?愿纳王公卿士列岳缙绅之众望,回命有司,定大典。臣等不胜恳祷,敢昧死再拜上言。”
众臣听了亦是心神大动,各自感叹,这劝圣人封禅奏疏亦有上千了吧?但如远东侯这般的不多。
今陛下稽天意以固辞,建人事以久让,是和平而不崇昭报,至理而阙荐祖宗。这句话的意思即是圣人若不去泰山封禅即对不起祖宗,有悖天意。
张说相公亦以看妖孽的目光看向远东侯,他本来近来亦准备第三次上疏了,琢磨来点与众不同的,这篇奏疏仿佛即是自己所想啊?有点懊恼,自己应早点上疏,把此般意思表达出来岂不是更好?自己尚在犹疑,本来准备到了洛阳再上一篇如斯般奏疏,结果让此子抢先了。
如张说相公所想的臣工不少,均暗自后悔,这篇文章写道某等心坎上了啊?自己怎地就不能早点写出呢?
只有宋璟尚书瞪着牛眼看看洋洋自得的远东侯,他可是反对圣人东封的。
于是开元二年四月十九日,圣人下允行封禅诏:
自古受命而王者,曷尝不封泰山禅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三代之前,率繇斯义。自魏晋已降,迄至周隋,帝典阙而大道隐,王纲弛而旧章缺,千载寂寥,封崇莫嗣。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怼d┯诟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