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252章 父朝鲜和儿朝鲜(三)

军事占领只是控制的最初级阶段,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占领才是中高级阶段。而最高级的占领则是“认同感”,当被占领区的人真正把自己和占领者当成同一国家,甚至同一民族的时候,这时候“控制”才算是完美完成。而新时间线上的朝鲜,正是毛雄辉、洛英选择的第一块“控制、同化练手区域”,旧时间线上那个以自吹自擂著称的“宇宙第一九千年历史大国”,在新世界线上十有要胎死腹中了。

然而对于在“儿朝鲜”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尤其是其中比例最大的农奴阶层,这种“胎死腹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时代作为“双刃剑”的民族主义还没有觉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朝鲜农奴普遍觉得给谁扛活不是扛活啊。更何况这群在这群“大明天兵”对朝鲜“通鞑地主、叛国权贵”进行大清洗的同时,他们甚至可以得到相当的利益。在最初的恐惧消退之后,这帮农奴打土豪的热情甚至比山东、南直隶的佃户们更加炽烈。这种炽烈本身也有投名状的含义,毕竟这样一来后,他们也只能跟着“大明天兵”混了。

当汉城周边一座又一座地主庄园转化为镇江侯军队的军屯农场的同时,各种昊天教的据点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生长。这些据点往往兼职了医院和学堂的功能,而且是严格、强制性地使用汉话和汉字。

自诩“小中华”的李氏朝鲜,汉化程度在明朝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属于比较高的一类。然而“汉化程度”高,不等于他们没有自己的小算盘,李氏朝鲜的第四代王,也就是被后来的韩国人吹的神乎其神的世宗大王,就自创了十一个元音和二十八个辅音的朝鲜文字母,而这种明摆着特意要朝鲜和中国不一样的玩意儿,恰恰是昊天教需要消灭的东西。

“所谓的朝鲜国,本是汉朝的郡县,后来因为战乱频仍、路途遥远才分裂出去,独立为一国,而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让离家多年的浪子回家,如果浪子不肯回家的话,好好管教就是……”

“朝鲜王可以先留着,待到汉城从‘汉江之城’变为‘汉人之城’的时候,再废掉不迟……”

这两段都是洛英在给喜乐的书信里写的很清楚的,当然也是“昊天教朝鲜省分部”的指导方针。在阵亡士兵的尸骨和部分战利品被送回南直隶后不久,第一批来自山东的五千余名移民也跟也抵达了汉城。

由于战乱和屠杀,李氏朝鲜京畿道的人口已经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而填补这个缺口的过程,恰恰就是汉人移民渗透和扩张的过程。这五千多的首批移民中大部分是农民,而且光棍比例特高,因为他们除了占领土地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占领朝鲜女人。

世界上较大的民族的dna往往有一个特点——父系的纯合度远远超过母系,这其实就是“融合”的真相——本族的男人娶了外族的女人,下一代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本族。娶亲的除了这些移民外,还有大量的乙邦才、赵应元手下未成家的士兵,至于朝鲜女人的意见……她们能有什么意见?嫁给宗主国的男人是她们的福分!

于是乎一时间各大昊天教据点多了操办婚礼的业务,“后土娘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取代观音成了保佑“早生贵子”的神仙。看似红红火火一片祥和,其实是不见血的意识形态斗争,昊天教正悄无声息地取代儒家和佛教在朝鲜的地位,就如同在中国发生的那样。

而当第二批七千余移民,以及部分士兵的家属到来时,赵应元也终于接到了自己的媳妇和孩子。话说他本来为了“名贱好养”给他儿子起小名叫“赵二狗”的,现在想想太委屈这小子了,马上加上大名——赵定边!

正当赵应元想和他儿子赵定边享受几天天伦之乐,再加和他媳妇半夜忙着多造人的时候,一则重要情报传来——硕詹那边似乎是以为积累完毕,要对皮岛动手了。

————分割线————

从顺治四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下旬,硕詹控制下的“父朝鲜”也在进行着紧锣密鼓、血流成河的备战活动。

硕詹目前的控制区域除了平安道、黄海道、以及京畿道的北部外,又包含了刚刚征服不久的咸镜道。如此“高涨”的扩张背后,其实是低下的资源收集效率,毕竟在汉城之败后,硕詹对清兵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下降了,如果不由着他们敞开抢、敞开艹,怕是出现兵变都有可能。

然而无秩序的“敞开抢”恰恰是浪费最严重,兵丁和低级军官私藏最多,主将收益最低的一种模式。正因为如此,硕詹需要很大的“掠夺面积”才能支持对皮岛海寇的征伐。如此大规模的征伐显然需要带路党,但硕詹现在能找到的带路党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畏敌如虎”。

李氏朝鲜的水师和陆军一样虚弱不堪,在李舜臣那种不世出的英雄死后更是如此。被硕詹强制收编的朝鲜水师,名义上的数量超过八千,但由于严重的缺额、吃空饷,真正会喘气的不足三千,而拿得动兵器能打仗的不足七百。就算是这七百“精锐”,提起攻打皮岛海寇也是一个字“怂”,当然怂人自己是不会承认自己怂的,他们的嘴炮的手段无非是极力夸大进攻皮岛的困难,譬如说——

“皮岛孤悬海上,波涛汹涌,易守难攻,除非有五十倍以上的兵力,否则就是去送死啊……”

“是啊是啊,那皮岛海寇凶残无比,又装备精良,火铳、大炮、盔


状态提示:第252章 父朝鲜和儿朝鲜(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