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393章 脱缰的局势(三)

当洛英吐槽毛雄辉的计划“太过凶狠,也太过一厢情愿”,而毛雄辉则说是“唯一不脏手的办法”之时,在广阔的南洋,局势正向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向发展。

仓皇逃离巴达维亚之后,卡瑞尔-雷尼尔兹深切地感受到了“掉毛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犬欺”之类的东方谚语的真实含义。想当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压迫众生,周围各路海盗无不臣服,结果到了公司的势力大大削弱的时候,这帮二五仔一个个想的不仅仅是叛离,更是想先反咬一口就走!于是乎逃离爪哇岛不久之后,这支流亡船队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内讧,足足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船只和人员之后,才算勉强把叛乱压制下去。

好不容易重新控制局势的卡瑞尔-雷尼尔兹面临着几个非常“哲学”的问题——我们去哪里?我们该怎么办?还有最重要的——我们吃什么?

随着巴达维亚城的陷落,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霸权已经断掉了最重要的一根支柱,就算逃到另一个要冲马六甲,那也是苟延残喘一小段时间后再次被阿拉伯巫师和异教猴子暴打,至于远遁锡兰(斯里兰卡),则更是嫌命长,且不说船上的补给够不够穿越这段航程,光“莫卧儿帝国对锡兰采取大规模进攻”的传闻,就足以让卡瑞尔-雷尼尔兹打消这个念头。

于是乎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别装什么“和平贸易”的公司了,直接找回海盗老本行,见什么抢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卡瑞尔-雷尼尔兹手下好歹还有大小几十艘船,数百门炮,数以千计的“部众”,作为“南洋大海盗”似乎还真有点本钱。这种“我们确实可以当海盗”的感觉在洗劫了几个海边土著村落后迅速增长,直到他们在巴邻旁(旧港)附近发现了有人比他们动作还快!

“什么?被抢过了?难道是那群临阵脱逃的明国海盗做的事情?这么彻底?”卡瑞尔-雷尼尔兹的话不需要别人回答,因为他已经明确知道答案——能这么干净利落的把巴邻旁洗一遍,还顺走了大部分华人的,不是那群明国海盗,还能是谁?而且根据他现有知识的判断,这帮明国海盗应该是为某个明国实权军阀服务的,这里面水很深……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海盗总督”卡瑞尔-雷尼尔兹不好再这么沿着苏门答腊岛东侧一路北上了,到时候不仅可能遇到的都是洗劫过的废墟,更有可能和那群明国海盗发生正面冲突,由于“明国海盗得到了某强力实权军阀的支持,实力绝对不可小视”,他现在不仅缺乏决一死战的信息,更缺乏承受损失的容错率,因此本着“挑着软柿子捏”的原则,他和几个手下商议了一下,决定离开苏门答腊岛,去加里曼丹岛找相对虚弱的文莱苏丹国的麻烦。

别看后世文莱是个弹丸小国,在历史上它还确实阔过,文莱苏丹国建立于西元十四世纪,极盛时疆域覆盖了整个加里曼丹岛的沿海地区,但它的繁荣确实只是昙花一现,十七世纪初马打蓝苏丹国崛起后,夺去了文莱苏丹国在加里曼丹岛南部的地盘,而随着泰西殖民者在东南亚势力的增强,文莱苏丹国更是迅速沦为宰割的对象。至于在新时间线上,这种宰割发生的更早,也更丧心病狂。

当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残余力量撕去“贸易”的假面,完完全全暴露出海盗的本质时,他们甚至比那些天天喊打喊杀的海盗还要凶残暴虐,而文莱苏丹国并不是新阿拉伯帝国扶植的对象,他们的海军在这群荷兰海盗面前和小孩子的玩具也差不多。在“海盗总督”卡瑞尔-雷尼尔兹抵达加里曼丹岛后的数个月里,这个庞大岛屿的北半部沿海简直就笼罩在血与火的熔炉里,荷兰海盗的贪婪与兽性在这一刻全部释放出来,而文莱苏丹国各种服软、求饶、抱头鼠窜的姿态,反倒增加了这群人烧杀抢掠的“兴奋度”。

当一股“强大”的海盗势力在加里曼丹岛北部迅速崛起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岛,一场“临高不启明”正在上演之中。

————分割线————

虫洞开启,大铁船载着五百髡贼出现,这是《临高启明》位面的事情,而在另一个位面,出现的不是大铁船,而且一大群木头船,装载的也不是五百髡贼,而是数万的“海上巨寇”,不过考虑到这巨寇的三个头目分别叫文老四、肖子三、王烙饼,应该说和牛逼哄哄的五百狒还是有点相似之处的。

当然这种相似之处仅仅流于浅表,文老四不是文德嗣,肖子三不是萧子山,王烙饼更不是王洛宾,他们也没有啥元老院星辰大海的夙愿,这一群从巴达维亚大逃亡一路雪球滚过来的海上巨寇选择琼州府临高县作为落脚地完全是基于一个比较猥琐理由——他们暂时没法去其他地方了。

表面上滚雪球越来越大,但实质上只要一两次失败,就足以上文、肖、王三位海主的联盟土崩瓦解,而他们前些日子恰恰在安南遇到了一场较大的挫败,无力继续滚雪球下去了,所以以海南岛为据点,先把那些掠获的金银珠宝换成实实在在的武器和粮食,再考虑下一步的“大买卖”,这得到了诸多海主们的同意,而这种同意还隐含了另一个潜台词——不能距离珠江口太近,否则那边隶属阿济格的多国雇佣兵船队还是很难办的。

在古代战乱年代,海防一直是个大问题,往往是只要海盗不攻破城池,县官根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状态提示:第393章 脱缰的局势(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