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节将赵匡胤的原话带回去后,如果不出意外,就会有两个结果:既然事情败露了,那咱们就撸胳膊卷袖子动真格;另一个就是投降,显然李筠选择的是第一个。
李筠并没有把赵匡胤的话放在心上,相反心中更看不起这个偷国的巨贼。
既然要造反,就要有行动,首先李筠开始发布檄文。
值得说明的是檄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当一方要起兵讨伐对手时,首先就是发一篇文书昭告天下,历数对方的过失,说明我是正义之师,我要讨伐你。
李筠到底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所以主动派使者去北汉借兵请求两家联合作战。然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奇袭占领泽州。
建隆元年(960年)4月,李筠开始了动作,先是派遣牙将刘继冲袭击泽州,趁刺史张福毫无防备之心时突然反叛,接着军队迅速接管泽州,刺史张福被杀。
此时的李筠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同时也标志着他与宋朝的关系彻底破裂。
占领泽州后,李筠一方面稳固城池,招兵买马;另一方面派人通知北汉前来增援。
北汉作为宋朝的死对头,一直都在积极做着准备,得到消息后,北汉皇帝亲自带着人马前来增援。好了,人也有了,武器也充足,粮食也准备妥当,造反开始。
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占据泽州后下一步要西出太行山,攻陷怀州、孟州(今河南省孟县)等地,扼守虎牢关等险要关隘,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名叫丘仲卿,以谋略著称,战略眼光也非常独到。但是李筠并不是刘备,也没有刘备求贤纳才的渴望,所以丘仲卿的这个提议李筠根本就没有采纳。
公正的讲,丘仲卿的分析恰好是赵匡胤所惧怕的。如果李筠能听进这个意见,那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番局面,至少不会败的那么快。
有了兵源的补充后,李筠的自信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原来的计划也被他抛在了脑后,此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一个地方——京城汴梁(开封)。
李筠就好似一个暴发户一般,在成功拿下泽州后,便越发的耀武扬威起来,感觉自己能力非凡超群。
咸鱼终于翻身了,可翻身以后的咸鱼仍是咸鱼。
暴发户李筠并不知道,在他无比得意的时候,危险也在近一步的逼近。
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早已经注意到了李筠的动作,之前之所以不动兵戈,还让李守贞反复劝说,就是为了让李筠有知难而退,放弃作乱的打算。可李筠却没有自知之明,也没有理解他们的苦心,依然我行我素,执意把反抗进行到底。
既然敬酒不吃,那咱们就来罚酒吧。
赵匡胤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李筠这个刺头。
建隆元年(960年)五月,赵匡胤下令,由昭化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共为先锋合力消灭李筠,同时为了保证一击必杀的效果,还派了石守信,高怀德等一批赫赫战将前去支援。
这个阵势可谓空前强大。事后证明,赵匡胤还是高估了李筠的能力。
李筠的野心很大,可能力确实不咋地。在这些久经战场的战将面前,李筠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龟缩在泽州,不敢再挪动一步。
可石守信,高怀德不管这些。既然你躲着不敢出来,那我们就逼你出来。
泽州虽说是座较坚固的城池,可它毕竟不是要塞,也无险可守,只依靠城池本身的防御是挡不住宋军的猛烈攻击的。在坚持了一个月后,李筠抵挡不住,自焚而亡。宋军顺利攻克泽州。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小环节,就是北汉。北汉皇帝虽说亲自带人到泽州,可却是出工不出力,他对捡便宜一向都是很积极的,可要是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指望不上的。眼看着李筠挨打,风向不利,他瞬间发挥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带着人马逃回了老巢。当然,这是跑的快的,跑的慢的就没有这个福气了。比如北汉派来的监军卢赞、节度使范守图,丞相卫融等人,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被宋军给捆绑了起来,几个人直接手牵手肩并肩坐起了牢车,吃上了牢饭。
这还是特殊待遇的,对那些普通的北汉士兵(投降的除外),宋军充分发挥管杀不管埋的优良作风,直截了当的给抹了脖子。
纵观北汉的历史,从缔造者刘崇到终结者刘继元,在这短短的二十九年中,北汉一直在扮演着逃跑者和小丑的角色。当然,这也绝非最后一次。
除掉李筠最大的效果就是杀鸡儆猴,使其他地方的节度使不敢再肆意妄动,而赵匡胤趁着这个大好形势,派人一一去地方上收取兵权,同时设立了监军这个职务。赵匡胤虽然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但是当时地方上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都还处在观望之中,其中心怀异志的也不在少数。李筠只是其中的一个刺头,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加上赵匡胤早有准备,李筠造反被镇压的结果可想而知。
李筠在北方折腾的的时候,南方也有一个人在发动叛乱,此人就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如果说李筠是一个小跟班,那么李重进就可以算是真正老板级别的人物。
说起来,李重进算是咱们的老熟人了,在前面的时候也曾经露过脸,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以配角的角色出场的。虽然出镜率不高,但好歹也是正面人物。但这一次,不知道是为了抢镜还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