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40章 象阵

南汉立国后,面临着周边多个国家的持续战争。它的西边、北面都是当时诸侯国内势力较强的国家,南汉统治者为了维持住刚打下来的江山,煞费苦心的组建了一支以战象为主要作战工具的军队。

据数据统计,从建国到灭亡前夕,南汉共拥有战象近千头。南汉的战象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甲战象,装备精良。战象周身披挂着厚重的铠甲。这种铠甲都是以厚牛皮为内衬,外面密集的加挂多层钢制甲叶。就连象体防御力最差的胸部和腹部也被厚度达2毫米的钢制板包裹着,而且作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象牙上也被套上长达15米的锐利钢制矛尖。

说白了,这大象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移动坦克,肉厚、皮粗还抗打。

象本身就是可怕的庞然大物,虽说性格温柔,不惹事,但也绝对不怕事儿。这种战象一旦发挥出它真正的实力,进行冲锋,将是最可怕、最恐怖的战斗机器,骑兵、步兵、盾牌兵都不是它的对手。因此南汉象阵在同周边邻国的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其统治者的“护国法宝”。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骑在战象身上的驯兽师外,每个战象还配备了少数的弓箭手或弩手。这些人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战场上放冷箭,类似于如今的狙击手。

这就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组合,战象负责冲锋,狙击手放冷箭,然后由步兵去收拾残局,打扫战场。

通常这几斧头下去,一般的人还真不是对手

现在,不一般的对手到来了!

潘学中称为潘仁美),以权奸示人的将领,成为了多年来人们茶余饭后谩骂的对象,因为他的过失,造成了忠臣之殇——杨业的死亡(事实)。再加上文学上的艺术夸张,《杨家将》等相关小说、书籍的盛行,潘美被塑造成了典型的恶棍,阴谋家。

其实,持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虽说是因为他的过失造成了名将的消逝,但我在翻遍《宋史》及相关的记载时,并没有发现他的“罪大恶极”和所谓的“惊天阴谋”(指通敌辽国)。

事实上,潘美在大宋开国初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他的成长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他的战功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平叛乱,征南唐、灭南汉等都是他成就的见证。其中灭南汉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公元970年,朝廷下令潘美任行营诸军都部署,尹崇珂为副手,率军攻打南汉。

潘美作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兵贵神速,即所谓的以快打快,这种作战特点就类似于拳击台上的拳击手,一上台就以狂风暴雨似的攻击向对手发起挑战,在对手慌乱躲闪之余,寻找破绽,一击制敌,将对手打倒在地。

这种拳法既实用又有效,但也有一个极大的弊端。16年后,一位攻防兼顾的出色拳击手横空出世,寻找出了破绽,并用新的招式使潘美身败名裂,声誉扫地。此人便是耶律斜轸。

但是到目前为止,潘美的这种打法还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对南汉。

此时的南汉歪风邪气于朝,不正之风于军。军队中将领压榨当兵银两,士兵抢夺欺诈百姓等等坏事早已屡见不鲜。用电影中的台词就是这帮人除了好事,别的什么都做。

这样的军队虽说人数众多,战斗力却往往与之成反比。

潘美带的人多为骑兵,人数虽少,但机动性很强,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对手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前,早已了无痕迹,消失于无形。

这样一来,一直视为秘密武器的象阵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毕竟不能让短腿象去和战马赛跑。

南汉虽说恨得牙痒痒,气的暴跳如雷,但也没有阻止住宋军的脚步。在不到两月的时间内,先后失去了贺州、昭州、桂州、连州等交通要地。

对潘美来说,这只是饭前的甜点,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他充分发挥出快字诀中的精髓——速战速决。

在成功占领五州的交通要道后,他没有派兵去驻守这些地方,而是一反常态,将所带来的士兵全部都集中起来,向着最后的目的地——番禹(广州)出发。

这里是南汉的都城,也是刘鋹的老窝所在,要想以现有的兵力消灭南汉,就得孤注一掷,放手一搏。

潘美先是派遣一支偏师去做诱饵,任务只有一个:尽可能的吸引南汉大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主力走小道,经韶州穿插到都城附近,找准时机,对番禺城发动致命一击。

这是一条大胆的策略,也是险之又险的奇袭。试想,如果这里有着大量的敌军怎么办?如果这里有着悍将的把守怎么办?如果这里有着埋伏?如果攻城不顺利?······

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一旦出现意外,那么这支队部就有可能陷入逆境、被动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汉士兵迅速回防,那么潘美带领的宋军就有可能被人给包了饺子。

作为领军的将领,我不知道潘美是否深层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后果和严重性,但根据历史的发展,他的奇袭确实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并不是说潘美多么的悍勇,而是南汉朝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当宋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成为宦官的奇人们,都已经带着自己的金银财宝闻风而逃,逃的那叫一个彻底。

而南汉军队中的腐败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据说当守城士兵从武器库中取出弓箭、刀枪、长矛


状态提示:第40章 象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