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母的院子里出来,无论是贾玖还是贾倩贾清几个,都分外疲惫。即便没有出汗,可是这精神上的乏力还是十分清楚的。
贾玖不由得苦笑:“往日里,看云妹妹几个在老太太跟前,陪着老太太玩笑,哄得老太太心花怒放,原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等轮到自己了,方才知道这事儿并不轻松。”
贾清笑道:“姑姑,您又来了。云姑姑刚搬出去,老太太的心情在所难免。姑姑不过是撞到了老太太心情不好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姑姑的不是?”
贾玖道:“可是……罢了。”
却不再说什么。
其实贾玖很想说,如果别人是这么想的也就好了。这话到了嘴边,还是被贾玖咽了下去。
贾玖很清楚,如果他这么说了,那就是真的成了不孝女了。自己没有本事哄祖母开心,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事情看着虽小,可是人品却着实让人摇头。
不过,贾玖在心底承认,贾母看着和蔼可亲,可私底下着实难伺候。贾玖跟老人不熟,不知道其他人家的上了年纪的老人是怎么个模样,但是,贾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贾母要的阖家欢乐,他真心给不起。
如果贾政一家子记住了往年的教训、安安分分地过日子,那么,贾玖不介意被人骂圣母,在背地里给他们置办一份产业,让他们手里也活络些。
贾玖很清楚,当初分家得的财产已经被贾政败得差不多了,就连王夫人的嫁妆也所剩无几。贾政一家子在这府里住着的时候,说是两家早已经分开,可实际上,依旧是贾赦在养着弟弟一家子。
当然,贾玖愿意贴补贾政一家子的前提是:贾政那边的每一个人必须老老实实的,不添麻烦。
怎奈事与愿违。
无论是贾政还是王夫人,抑或宫里的贾元春,都不是安分的性子。
一时之间。几个女孩子之间又安静了下来。
就连邢岫烟也不得不承认,有个说话不知道禁忌的史湘云在,的确热闹几分,至少不会冷场不是。这史湘云一走。少了个话篓子,这园子里安静是安静了,却也失去了几分鲜活。
贾倩只得另外找了个话题,道:“姑姑,去年听公主殿下说。江南大水,也不知道后来如何了。”
贾玖立刻道:“还能如何?江南的大家多,土地什么的,多是集中在世家和高门大户的手中。这次大水,对于百姓来说,是天降横祸,可是对于那些高门大户来说,却是大肆购买土地的好时机。而且,那些高门大户也十分清楚,若是周围的百姓不得好。他们最终也得不到好。所以,赶在朝廷有动作之前,人家就已经开始赈灾、安顿灾民了。等朝廷把银钱凑出来、派出官员,江南的事儿已经基本定了。”
总之,一句话,朝廷想把手伸进江南,结果被人家联手给排挤出来的。
更让朝廷没脸的是,那些灾民们宁可接受那些人家的赈济,卖身给人家做奴才,也不要接受朝廷的赈济。灾民的不信任可着实给了朝廷一个狠狠地耳光。
惜春忍不住道:“可是二姐姐。为什么呢?那些灾民竟然宁愿卖身为奴也不肯接受朝廷的赈济?!”
惜春即便聪明,到底还是个小孩子,对于他来说,灾民宁可卖身为奴也不肯接受官府的赈济。那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同时也是一件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事情。
惜春以为这位二姐姐会把他当成孩子,摸着他的头跟他说:“乖,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就跟之前薛宝钗跟史湘云做的那样。
惜春没有想到,这位二姐姐居然微微蹲下身子,跟自己平视,道:“四妹妹。你要知道,真正的世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天时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上苍的恩惠,他们也不会得到起来的机会。地利就是土地。他们的手里有无数的土地,这些土地每年都为他们带来大量的粮食,而为了粮食,自然有无数人为他们做事。至于人和,那就更加不要说了。若是为富不仁,那么,一到了灾荒之年,只怕那些灾民们在第一时间就冲击那些富户的庄子了。所以,哪怕是个小财主,也不会在灾荒之年对自己的乡亲们动手。反而会想办法跟乡亲们共渡难关。唇亡齿寒的道理,即便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也是懂的。”
惜春道:“那么,官府呢?”
贾玖答道:“有道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地方官员们大多是三年一任,在江南那种地方,一方父母官能够能够连任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若是想连任三年以上,更是稀罕。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多数官员都是科举出来的,说是文无第一,又有哪个不好胜,又有哪个不想在任上做点什么的?所以,大多数官员刚刚上位的时候,就想着建立威信,让自己能够迅速地进入实务中去。而这样的行为,会让百姓们觉得朝令夕改,十分不适应。更重要的是,有的官员心里很清楚,他们在江南呆不久,所以他们去江南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捞钱。上行下效,上面的官儿要捞钱,下面的皂隶们就会有样学样。当然,江南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不敢擅自增加赋税,也就只能用别的法子榨取银钱了。”
惜春道:“所以,那些灾民们就倒霉了,是么?”
贾玖点了点头,站了起来。
贾清道:“听闻这次为了筹措赈灾的款子,朝廷又闹了不小的事儿呢。”
贾清得颜师看重,每年都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