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圆圆疑惑的看着曾炜,问道:“我的名字真的很好?你不会是安慰我的吧?”
曾炜连连摇头,一本正经道:“当然不是,我这个人不但是天才,也最老实了,不骗人。”
皋圆圆依然是迟疑的看着曾炜,说道:“可是为毛我感觉你言不由衷呢。”
“我说仙女姐姐,咱们之间还能不能有点最基本的信任?”曾炜苦着脸说道,“我说真的哦,你这名字最是带旺运,配上你的面相,有一天你这名字会被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喜欢,就像是杨天后俞明菊那样。”
皋圆圆惊疑不定的看着曾炜,问道:“你小小年纪的,竟然还会看相?”
曾炜非常臭屁的说道:“当然,咱可是铁口神断,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必中!”
皋圆圆白了曾炜一眼,撇嘴道:“吹牛!”
曾炜也不在意,说道:“你不信就算了,等你真正名满全国的那天,你就会知道,今天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服务员就拿着菜簿过来,让两人点菜。
曾炜做东,自然将点菜的权利交给了皋圆圆。当然,也有她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的原因在内。
对此,皋圆圆也没有推辞,接过菜簿就看了起来。
………………
等服务员走开的时候,皋圆圆就皱眉道:“饭菜的价格比六个月前贵了很多。”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嘛,很自然的事情。”曾炜随口回答道。
事实上,通货膨胀这个事情,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如果是以前的计划经济,国家还能以强制手段将其压制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的表现就特别明显。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不止一次通货膨胀了。第一次1987—1988年,这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
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
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
………………
第二次则是从去年开始的。
从五年前中国发生了重大事件之后,经济上遭遇寒流,西方各国对于中国持续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以至于在随后的两年中,国内的gdp只持续在百分之四的低增长速度。
但是从1991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回暖,其中1dp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九点二,比前两年高出了一倍半,而1992年的增长率就更加快了。
自从邓公南巡讲话之后,国内的投资热情急剧高涨,行政审批前所未有的松快,到处都是新开工的项目,到处都是新成立的公司。银行的资金哗哗的往外流,全然不顾收不收得回来。
国务院在1992年的投资预算是八千亿,数目空前,但是实际上投出去的数字将会远远的超过这个预算。
在这种情况下,每天都有几百家新公司开业,每周都有上百家老工厂改头换面成了股份企业,全国都在争建特区赶超深圳,中央政府批准了一百多个经济开发区,可是实际上开张了几千个开发区。
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不再乞求中央政府给钱,他们发现其实银行的钱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因为每个城市银行里的官员都是他们任命的,自然惟命是从。
中央银行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不再有效,银行里老百姓的存款就像决了口的洪水一样一泻千里,地方政府的投资比中央政府还要多。
可是中国脆弱的基础设施和原材料工业根本承受不了如此迅猛的经济扩张,铁路和公路的运力有限不说,原材料的价格还是双轨制,钢材水泥的价格先是每月、后是每周上涨几百元,各种倒爷又开始漫天飞舞,大家都在琢磨着哪儿能搞到货源和车皮。
据统计,仅仅是1992年,商品零售价格就上升了百分之六,大城市的生活物价指数涨了百分之十七,那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涨价最多,粮价上涨了百分之四十,燃料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七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原材料价格还在持续上涨中,这预示着更猛烈的通货膨胀即将接踵而至。
尽管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国家就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偌大一个国家,又岂是说收就收得住的。特别是在官员们升官都看gdp的时代,那更是不可能真的控制住了。
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今年正好达到高峰。
或者下次再来这里吃饭的话,菜价又是一番情景了。
………………
曾炜随口说了一个通货膨胀,倒是让皋圆圆有些意外,她看了曾炜一眼,说道:“你也知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曾炜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