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出头的妇人,也就是于县辅的大嫂郑氏。这郑氏长了一张大圆脸,嘴唇略厚,长相不怎么好看,因肤色偏白也算不得太丑。她的两个女儿于雅和于云继承了她肤色白净的这一面,长相倒是不随她,随了姑姑于小莉,尤其是于云更像姑姑一些。因此,于雅和于云没有大圆脸,也没有略厚的嘴唇,且于云的长相胜于雅三四分。
于郑氏这个人长相不怎么地就算了,还很招人烦。她招人烦的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她接人待物的方式,很讨人嫌。其二是她总是理所当然的摆出一副所有人都欠她的嘴脸来,总觉得她有什么要求都是应该的,别人就该成全她。其三是她因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爱占小便宜的性子升级了,变得贪得无厌。
这不,一听二弟妹柳氏说不差那点柴草钱,郑氏立刻扬起了笑脸,“对的,对的,二弟不差那点柴草钱。”
一见大嫂郑氏这反应,于县辅的夫人柳氏便知这里边肯定有问题。她将厌烦之色藏好,也不接话,转身要走。
郑氏当然不会让柳氏这么走掉,因而窜上前一把拉住柳氏的袖子,涎着脸说道,“二弟妹,你柱子兄弟家娃子多,杏花又怀上了做不了活计。这天寒地冻的,一家子的日子不好过。你柱子兄弟打了不少柴草,正准备拿镇上来卖呢!正好,府中也需要柴草,你柱子兄弟又有困难。这以后,府中的柴草就买你柱子兄弟的。”
柳氏不便当着晚辈的面把大嫂郑氏的手甩开,因而只能忍着,并不自觉地皱了眉头,“大嫂,府中用的柴草已经有人送了,且说好让人负责送一年了。人家送的好好儿的,无缘无故的变卦,不好。”她不是不想帮亲戚,只是不想招来占住便宜就不放的郑家人而已。
于大嫂郑氏可不管这些,上下厚嘴皮子一阵翕合,“哎哟!我说弟妹,这柴草跟谁买不是买。大嫂说接柱子兄弟的两个娃子过来养,你又不愿意。正好,有这柴草的营生在,咱们就买柱子兄弟的。娃子不帮着养没关系,咱们就从这营生上照顾了柱子兄弟的日子。都是实在亲戚,二弟又不差那点柴草钱。柱子兄弟每次送了柴草来,咱们就给他加个三五个铜板的。”她自作主张地替柳氏拿了主意,高兴地一抚掌,“就这么说定了,大嫂这就让人传话给你柱子兄弟。”
于雅和少年本就是在埋头洗一大家子人的衣裳的。如今听得亲娘大言不惭的话,二人头垂的更低了。姐弟二人的想法一致:娘不喜欢自己的长女和三儿,连饭都舍不得让他们吃饱、吃好,却试图把二舅家的两个孩子接过来养。太伤他们姐弟二人的心了。再说,接来养,谁养?还不得吃住全是二叔的,说白了就是二叔养。
柳氏当场变脸,“大嫂,那是你的柱子兄弟,可不是老爷的柱子兄弟。大嫂想替他养孩子,可以,大嫂拿你们大房的私房钱养。大嫂想照顾他的营生,可以,大嫂拿你们大房的私房钱照顾。”她气的不轻,早受够了这样的大嫂,恨不能将大嫂一家子踢的远远的。
她家老爷有今日,与大哥大嫂没有半分的干系。若不是爹当初咬牙坚持供老爷读书,而老爷又够努力,后来老爷又幸运地被萧大人提携,哪里有老爷的今日!老大嫂非但没有支持过,还曾视老爷是累赘,几次闹着要分家,让人看了不少笑话。虽说这些事都是前尘往事了,都发生在她嫁入于家前。可该知道的,她知道的一清二楚。
如今,她家老爷终于熬出头了,成了县辅,又不忘本地要接了爹娘来养。虽说规矩是爹娘由长子长房来养,可他们二房现在的条件相对来说好了许多,由他们赡养爹娘也无可厚非,同时也减轻了大房的负担。此举,外人只会夸老爷品性好,万没有人挑理的。再说小妹于小莉,今年十五岁了,还没有说亲。他们二房的把小妹同爹娘一起接来了,往后肯定能给小妹找个好婆家。
原本,这是得人称颂的事儿。可是,大哥大嫂煽动三房、四房的,竟是死皮赖脸地跟着爹娘全都来了。原计划接来的是爹娘和五妹三口人,最后竟然成了十七口人。一下子添了十七张吃饭的嘴,全指着老爷的那点俸禄过活不说,里面还有不省心的。这日子过的没一天是舒心的。
大哥大嫂自己什么活计都不做,还整日要求穿好的、吃好的。不仅如此,时不时打歪主意。不是大嫂想拿老爷的东西接济娘家,就是大哥大嫂想出各种明目想要掌家权。他们掌家权干什么?自然是要把老爷的钱物纂在手心里,好鼓了自己的腰包。
大哥大嫂这么过分,她原以为爹娘会管束一二的。不曾想,爹娘却是不说话,任大哥大嫂算计老爷,这才叫人寒心。她也想明白了,爹娘这是想掌家。因此,爹娘故意由着大哥大嫂闹,而不出面制止。爹娘就在旁边看着她焦头烂额地对付大哥大嫂,等着她出错呢!只要她出错,爹娘便会揪住她的错处不放,借机夺了她的管家权。
无论如何,管家、掌管钱物之事她谁也不给。她得为腹中的孩子打算,她得为老爷撑好门面。若掌家权落进了大哥大嫂手里,往后的日子就没法儿过了。若掌家权落进了爹娘手里,他们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接人待物等事上肯定不能给老爷长脸,指不定还会干出让老爷在外人面前丢尽颜面的事情来。
想到这些种种事由,隐忍多日的于夫人柳氏终于和大嫂郑氏撕破了脸。她放下话后,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