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表达的核心观点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对孤独孤立和无能为力感的恐惧,所以人选择逃避自由——消极自由(摆脱束缚的自由)。而积极的自由在于全面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每次读弗洛姆的书都感觉受益匪浅,且促进思考。《逃避自由》写于1941年,但今日读起来依然感到弗洛姆的伟大之处。弗洛姆在书中也用了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提到:生命的唯一意义是生存活动本身。也提到了爱。如果说无意识的里程碑有三座,第一座是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无意识”,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第二座,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是第三座,我在思考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我觉得集体无意识在最“底层”,上面是无意识,然后无意识的外层是社会无意识,但三者的关系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从“个人”的视角去考察。不过我个人总觉得弗洛伊德的伟大在于发现或者说提出无意识,荣格的伟大在于集体无意识是原型,原型是人的进化的“始祖”,而弗洛姆的伟大是把无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摆到了台面。对弗洛伊德我保持谦默,但对荣格和弗洛姆惟有崇敬与感谢。
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紧要的感受。如果按照荣格对孤独的阐释,我不恐惧孤独,因为我会思考我为什么不能与自己交流对我最紧要的感受,既然我可以与自己交流,那孤独对我就不是个问题。现实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去抵抗或者恐惧孤独,我与这种孤独相处的很融洽,也没有对任何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深深地无力感。但是有一种情况荣格没有说明,就是这种对我最紧要的感受恰恰是他人需要的,而我又不能去说,去告知他人。不能告知他人的原因是因为爱。我现在说的爱不是指对相恋中的恋人的爱,我现在说的是指对亲人的爱。这是一种痛苦,清晨醒来我会让自己处于幻觉中,哭泣是因为无力感与这种痛苦造成的。同时共情也在引发痛苦。但我知道这些不是幻觉,是现实时我只能去承受去面对。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关心一个人,如果关心我想是因为爱。同胞的爱,朋友的爱,恋人的爱,非血缘与血缘的亲人的爱,如果还有是上帝的爱(但尼采说上帝已死)。但许多关心却造成了伤害,所以我会说当我不需要关心时不需要打着为我好的旗号来关心我时,就不要来关心我,让我对自己的选择造成的结果自己负责。爱是给予,不是索取。但给予的如果是他人不需要的就不要去给予给他人造成烦恼。可是当在爱的人面前不能对其交流对其来说也是最紧要的感受时,只能在内在承担去默默承受时,痛苦与无力感就会涌现。我现在能体会到在我刚刚出生前以及出生后家庭亲人们遭受的痛苦是多么残忍与巨大,以及我的家人们又是多么坚强的去面对这一切。也许世间并没有什么幸福或不幸,生存活着本身就是幸福或者不幸。当这种无力感要击垮我们时,我们会去祈祷,祈祷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坦诚的说,我不再相信祈祷了,因为过往的一切让我明白祈祷无用,有用的是面对这种无力感尽全部的能量去行动。然后我发觉共时性是如何影响我,我发现墨菲是怎么在天上看着我叹气或者发出苦笑,在经历了这个世界在我身上身边发生的所有令我痛苦的事的当下,我最紧要的感受也不能对其说时,我只能试着让无力感消除,哭泣是为了缓解悲伤,但当哭不出来甚至当笑着哭的时候,是因为身体机能已经无法承受哭而只能把哭转变成笑来缓解身体和精神时,这种因为爱而引发的痛苦只能去承受,可坦诚的说这是我曾经为什么会去自学占星学阅读大量的心理学的书的原因,我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事会在我身上发生。然后通过占星学我获得了自我疗愈。可当下我想不明白的就是现在发生的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找不到答案,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答案,因为这就是生活。能做的就去做,为了所谓的生活,所谓的他妈的生活!进化学的理论说人类进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生存与繁衍。弗洛姆说生命的唯一意义是生存活动本身。进化占星学会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让灵魂获得进化。而我觉得在这一切理论之中,要加上生命的意义是为了在于让灵魂获得进化。而我觉得在这一切理论之中,要加上生命的意义是为了快乐。如果这样想也许我忽略掉了时间与空间,当下如何能快乐,就快乐的去活,无论发生什么,去试着快乐的活。但如果我去想苏菲亚布朗的《来自灵界的答案》,她在书中其实给出了我上述疑问困惑的答案。可是依然改变不了会痛苦的事实与当下。我不想去喊停,但不得不喊停去尝试着做些什么。当下我不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我是想让我爱的人对我重要的人去快乐,我想这是在无力感与痛苦面前能不低头被击垮的方式了,这个方式就是——信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木星已行过一轮,15岁行运至命盘第3宫(知识,信息的领域)。志于学,懂得了立志学道。木星的信仰、精神化成为道,ta在15明白且找到了ta的信仰。
三十而立——第一次土星回归。懂得行事为人的准则,ta明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