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玄霜望定二人,淡声道“两位请起,我虽姓武,并未受封。咱们同是武林一脉,岂可行此大礼。”
两人站了起来,封牧野讪讪道“听说郡主在八年之前,于峨嵋金顶,曾剑败群雄,威震四海,适才承蒙赐招,果然名下无虚,奴才输得心服口服”
他们再一次解释何以前来试招的原因,武玄霜听了越发怀疑。
她面色一端,正容道“论起武林辈分,还当推两位为尊,什么奴才郡主的称谓,请即废去。咱们只以武林之礼相见。武林之中,彼此琢磨,事亦寻常,但两位改了突厥的服饰,万里远来,深入天山,难道就只是为了要和我试招么这事情可就有不寻常了”
祝见章呐呐道“这个,这个”
武玄霜沉声道“这个怎样现下突厥正在兴兵,意欲犯境,两位莫非是叛汉归胡,以试招为名,实是想来暗杀我么
若在中原,我自当尊重两位前辈,此时此地,如此相遇,请两位恕罪,我非问个清楚不可若有含糊,休怪无礼”
她留心他们的面色,这番话一说出来,只见祝见章倏然色变,封牧野也微微一抖,但随即便镇定如常,微笑道“武姑娘,有甚怀疑,请问便是。”
武玄霜道“你们在岩石上刻字画图,请问欲全性命,请速乡,这是什么意思”
封牧野道“这意思明白之极,就是要请武姑娘速中土呵”
武玄霜道“为什么你们想我去”
封牧野道“不是我们想你去,是你的皇兄,千岁爷想请你去”
武玄霜道“胡说八道,承嗣他要我去作甚”
封牧野道“这个小人怎能知道好在千岁爷有亲笔书信在此,请姑娘自己看个明白”
武玄霜打开书信一看,果然是她堂兄武承嗣的字迹。
信上写道“惊闻吾妹远赴漠北,欲召李唐遗孽,作旋乾转坤之谋吾妹冰雪聪明,奈何欲自召灭门之祸此为愚兄所大惑不解者也
皇帝春秋已高,惑于狄仁杰之邪说,圣聪容有闭塞,圣虑容未周详,吾妹未加劝谏,反从而助之,万一归宗李唐,果成事实,则不但今日之繁华富贵,化作云烟,吾武氏其尚有噍类耶
吾妹其再思三思盼吾妹见此信后,速返长安,从长计议。兄承嗣。”
原来自武则天称帝之后,改唐为周,关于帝位继承的问题,一直就在朝廷上争论得很激烈。
本来按照“家天下”的观念,既然是姓武的做了皇帝,就该姓武的子孙继位。可是一班有力的大臣,却主张武则天传子不传侄。
武承嗣一心想做皇帝,另外也勾结了一班大臣拥护他。
在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武承嗣便运动了一班人,以凤阁舍人张岑福为首,几百人签名上表,请武则天明令以武承嗣继承帝位。
当时的宰相岑长倩极力反对,事卒未成。
武则天为了缓和两派的争执,一方面以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旦改姓武氏,封为“嗣皇”,一方面立其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诸侄皆为郡王。
姓武的势力,压倒了姓李的。
武则天本来要封武玄霜做郡主的,武玄霜不愿受封,却因此得武则天的信任。
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虽受封“嗣王”,顾名思义,似乎武则天已准备把皇位传给他,但李旦极为平庸,武则天始终没有明令立他为太子。
于是,武承嗣仍然极力图谋继承帝位。
狄仁杰担心会造成内乱,劝武则天召她的第三子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
他上表道“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大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明明白白的反对立武承嗣,指出了即使以亲疏而论,儿子也要比侄儿亲得多。
这几句话,很能打动武则天的心,再看一看当时的情势,立武氏为帝,内乱势将不免,再一想李显的才能虽然也并不高,可是武承嗣也不行,而李显却有一班有能力的大臣拥护他。
权衡之下,武则天终于决定接纳狄仁杰的主张,将庐陵王召,准备将来立他为天子。
武承嗣听到这个消息,将狄仁杰恨得牙痒痒的,但狄仁杰是武则天信任的人,武承嗣不敢动他。
武玄霜看了这封信后,心头大震将来李氏为帝,武氏确有灭门之祸只能看谁做皇帝对天下较好一些了,一家一姓的利害,又算得了什么我姑姑也不是曾经屡次这样说么
想到此处,豁然开朗,把武承嗣的信撕碎,纳入口中,一口便吞了下去。
那两个武士愕然相顾,猜不透她心意如何。
武玄霜冷冷道“我不去,你们是否便要取我的性命”
封牧野急忙陪笑道“不敢,不敢那两句话,只是想劝姑娘去而已。千岁爷但求姑娘能够去,他说,好不必露面,便能劝阻姑娘前行。
是小人们斗胆,用了江湖上的虚声恫吓的手段。姑娘你也是惯走江湖的了,这种江湖上的套语,难道还会放在心上么姑娘若然见怪,小人在这厢给你赔罪。”
武玄霜听他言之成理,猜测武承嗣的本意,大约也是希望非到必要之时,不必将这封信交出来,便道“既是我哥哥的意思,何须你替他赔罪”眼珠一转,扫了他们一眼。
祝见章道“我们穿上这突厥武士的服饰,姑娘想必见疑,这是为了便于行走之故。”
武玄霜冷笑道“那是为了便于追踪之故吧哼,哼,你们敢冒充突厥武士,这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