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琊岭>第25章 一发不可牵

今年谷雨沐城府尹沈阅的日子不大好过,事情缘由倒是很简单。皇帝今日带着臣子们出来春游,将城里的那条河封为御河,又给赐了名,却打这河里漂上来一具女尸,出游便也进行不下去了。沈阅看见浮尸后脸瞬间白了起来,立刻拜伏在地,连连告罪,保证即刻破案,为女子伸冤。

讲说这话就有点自作多情了,其实这世界上大多数的麻烦事都源于两种人,一种是一知半解,一种是自作多情,沈阅这一下踩中两道雷。可是话再说回来,知道内情的说如此,南荣比一行人当时还不知道其中缘由,沈阅除了赶忙下军令状没有别的选择。沐城毕竟是他的辖区,还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城中浮尸,河还连这沐城千家的井水,沈阅深知,不管结果如何,自己难辞其咎。

先查吧!

仵作解衣验尸,验明了死者为一产妇,芳龄十四,身无外伤。捕快勘探水文地形,溯流而上,在城西河流南岸发现了一双摆得整齐的绣花鞋。沈阅派人召来沐城南北所有的郎中稳婆,询问哪家昨日有婴童诞下。又派人以发现绣花鞋的位置为点,以东西五里长的河流为径,在南岸划了一个半圆,派人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人口失踪。

绣花鞋摆放整齐,要么人是自杀的,要么是有人故意营造出对方自杀的假象,女子身上除了妊娠的痕迹没有旁的伤痕,河边倒是没有挣扎打斗的痕迹。当然,不管有没有凶手,既然皇帝知道了此事,哪怕只是自杀也必然要查明朗朗乾坤里为何一个女子刚刚生产就投了水,其中究竟有何冤屈。即便是没有冤屈,这女子溺死的地方还是整条河的上游,真有个好事者嚼舌头,在沐城的地界,自己也不好说。

沐城人口中说的沐城一般指的是老沐城,也叫内城,方方正正的一座,东西南北一共有四道主城墙,南北各有一道门,北为玄幽门,南为朱冥门。东西亦是各有一道门,城东的门在北城,叫旸朔门;城西的门在南城,叫潋滟门。除此四道门外,内城还有一道城门地位亦很显赫,即城中的巽远门。老沐城城中有一道老城墙横亘东西,唤作恪墙,是迁都后最早落户的商贾们捐的,此后恪墙以南便为南城,以北便为北城,黄亲贵胄住的皇城在北城中心。恪墙东西与东西城墙相交,东交于承祐楼,西交于缃左楼,中心有一宣和楼,这巽远门就宣和楼下。

定都以后,老沐城逐渐向北、西、东三个方向延伸,散射出一个九芒形的外城区,人称九王畿,又叫镶脚城。外城早年未连接在一起时只是九个傍路而生的闾,由东向西分别是冀闾、兖闾、青闾、徐闾、荆闾、阳闾、正闾、梁闾、顺闾,后来闾巷沟通,名字沿用至今。有了九王畿后,老沐城为了方便百姓行走便在玄幽门西添了一道太白门,北城西城墙加了一道天狼门,南城东城墙开了一道参宿门,又在宣和楼一东一西分别设了天衍门和龙奭门。镶脚城以外无明显的城郊边界,则不铸城墙,没有城门,因为是傍路而生,便只在穷途处有九道石碑镇路,写着这一处的地名。

老沐城内城的旸朔、潋滟、巽远这三门都是水门,主门走的是河道,水门两边开的掖门过行人车马。由上游到下游,依次是笙鹤、步月、天风、水云、雪话和龙归这六座雅桥,前三座在城南,后三座在城北,其中天风和水云两座桥就在巽远门两侧。这条御河的河水从潋滟门进入沐城,在中城过巽远门进北城,再从旸朔门流出沐城。

沐城有富河贵井的讲究,上游南城的商贾从河里挑水吃,说长河卷雪浪,愿大浪淘金;下游北城的权贵则愿意吃井里的甜水,讲方寸承甘露,盼得入天眼。近两年南北城的人越活越细致,都不大喝河里的水,可是河水到底连着沐城的大小百十眼井,河里泡了死人,真的追究起来也能算得上一个不得了。

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同样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还有沐城。死者的身份很快就被捕快查清楚了,丫头芳名烟萝,沈家下人,住孟宅。

沈阅一边囫囵着午饭一边打开师爷递上来的卷宗,一眼就看见了沈奉庸三个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沈阅,沈奉庸,都姓一个沈,沐城还真是说大不大。

沈阅的父亲与沈奉庸的父亲是亲兄弟,算起来沈阅是沈奉庸的堂兄,只是沈家人到了他们这一辈早已经断了来往。沈阅这一枝走的是明经入仕,在各地为官,兄弟们官衔不相上下,但只有沈阅留在了沐城。沈奉庸那一枝从他父亲起就走了下坡,到了沈奉庸这里就完全成了笑话。沈奉庸本人有兄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再打开另一卷案宗,又见到了孟怀蚩的名字——死者居然与孟怀蚩也打连连。沈阅隐隐地觉得有些头疼。

断案子讲得是对事不对人,可是在沐城里难免要对人不对事,沈阅深谙此道。沈阅熟练地找到了案子的两个关键人物,沈奉庸和孟怀蚩,沈奉庸虽与他早不来往可毕竟沾亲带故,倒是不怕他来攀亲戚,不怕外人要嚼舌根,只怕皇帝多想,何况这里面有世仇……与皇帝的世仇……至于孟怀蚩嘛……

沈阅喝了口汤漱了漱嘴里的饭粒,拿过夫人的帕子擦了擦嘴,拈了颗橄榄在嘴里嚼着,又叫家人伺候着穿上了朝服,夹着两本宗卷入朝面圣去了。

沈阅入了朝,口中只说孟怀蚩,不提沈奉庸,明里报进度,暗中窥龙意。南荣比一翻


状态提示:第25章 一发不可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