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问道:“那百姓入教人数如何限制?”
“千中取一。明国有百姓四千多万,朕能容四万多人入教,如果天下只有道、佛两教,则道长可有两万多信徒。道长可满意?”
陈抟自然不满意,可不满意又有何办法,他问道:“四万多人的额度须是道、佛两教平均分摊么?”
百里无忌笑了,他答道:“这个嘛,自然是灵活变动的。”
陈抟明白了,这个度掌握在百里无忌手里,看得就是道、佛两教日后谁听话了。而道、佛两教之争,也被百里无忌控制在这四万多人这个度内。
百里无忌见陈抟脸色变化,心中暗暗一乐,这近九十岁的“仙人”依旧破不了名利关啊。
百里无忌安慰道:“道长,虽说如今明国人口只是四千余万,但明国百姓的富足道长应该知道,朕立明国以来,人口从不到三千万到现在四千多万,将来自然能到八千万甚至一万万,如此,信徒何止十万之众?”
陈抟今日来,本是想在赵匡胤之外再特色一个能实现他政治抱负的人选,但与百里无忌的一番交谈,令陈抟很受伤,百里无忌比柴荣更狠,柴荣“灭佛”只是一时,百里无忌不灭道、佛,却是永世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此也稳定了天下秩序,这此陈抟的理念是符合的。
陈抟虽然是如今天下道教掌舵之人,但心里依然是个热衷于政治之人,他需要一个依靠,能实现他的理念的依靠,与百里无忌交谈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赵匡胤与百里无忌比起来,无论是身份地位、治国理念和执掌的实力,都是遥不可及的。所以。陈抟决定选择百里无忌,现在需要的是为自己和道教争取得更多。
“陛下。老道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道长但说无妨。”
陈抟斟酌一番之后,说道:“儒、道、佛之争由来已久,陛下既然将儒分隔开处置,那么日后四万多信徒之争更会为道、佛两教的争执添一把火,此将对明国的治安不利。陛下以为然否?”
百里无忌心中一盘桓,也觉得有理,问道:“若依道长之见,该当如何?”
陈抟道:“既然陛下决定成立宗教署。各教首领任分署宰丞,那么必然设有一个总署宰丞,以协调各分署各教事宜,老道以为,若将这总署宰丞由道教来担当,会令天下道众深感陛下洪恩。”
百里无忌豁然,这老道原来是想为道教争取总署宰丞一职,有了这一职,道教就有了在四万多人的限额中争取更多的名额。
百里无忌手捂额头作恍然状,对陈抟说道:“幸亏道长提醒。朕还真没有考虑到这点,确实该设立一个总署宰丞,以协调各教事宜。不过。若此职由道教担当,这……。”
百里无忌轻皱眉头,一副沉吟状。
陈抟心中腹诽,这哪是幸亏我提醒,分明是借机想要些条件,还须我自己开口。
陈抟顺势道:“道教若蒙陛下圣恩署理各教事宜,道众必唯陛下马首是瞻。”
百里无忌见目的达到,仰头朗声一笑,应道:“道长仙名远播。想来署理各教事宜必如疱丁解牛,信手拈来。如此,朕允了。不过……。”
陈抟赶紧问道:“陛下有何事请说。”
百里无忌道:“此事对于道长便是轻而易举之事。朕素闻道长养生有术,还能辟谷,医术更是精湛,朕想请道长救两个人,不知道道长可愿意?”
陈抟道:“此是善事,老道义不容辞,敢问陛下所说是哪两人?”
百里无忌道:“柴荣、王朴。”
“呃……。”陈抟一愕,“陛下,老道恐怕无能为力了。”
百里无忌也一愣,问道:“道长无能为力是救不了还是不愿救?”
陈抟叹了口气,道:“陛下有鸿鹄之志,何必再要老道救周国皇帝?他早亡,岂不省了陛下很多事?”
百里无忌愠怒道:“周国是周国,柴荣是柴荣,朕救的是自己结义兄弟之命,理所应当。道长可是为此不愿救他?”
陈抟见百里无忌生气,却依然摇摇头道:“非是老道不愿救他。陛下应知道,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人,老道真是无能为力。”
百里无忌心中一凉,难道柴荣不是因为心力交瘁而亡,而是什么绝症?赶紧追问道:“道长与朕解释解释,究竟是因何无能为力?”
陈抟叹气道:“早在太祖立其为太子之时,老道就偷偷去看过他,见到后方知其是早夭之象,其病症出自娘胎,无药可医。”
百里无忌问道:“先天疾病?”
陈抟点头道:“正是。”
“真不能医?”
“不能。”
百里无忌黯然道:“那道长可知道他还有多少阳寿?”
陈抟道:“最多两年。”
百里无忌心中一估算,陈抟的话与历史中柴荣死亡的时间吻合,心知此事*是真的,想起前些日子与柴荣朝夕相对,不觉心中难受。
陈抟见百里无忌黯然,心中也有些感动,都说权力之争残酷,而面前此人却为一个早晚是对手的人而求自己救命,在这世道怕是不多了。
陈抟道:“不过陛下所说的另一人,老道到是可以去试试,只是老道受阻于对周国皇帝承诺,不能再涉足开封,恐怕力有不逮。”
百里无忌道:“此事无妨,你持我亲笔书信去开封便是,若柴荣为难于你,便将书信给他,想必不会为难你。”
陈抟点头道:“如此甚好。”
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