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了点儿时的情谊,徐婉如顺水推舟地救了邓洁。把邓洁的丫头翠缕往英王身边一放,徐婉如就带着邓洁出去了。找了个邓家停在真君观外的马车,就让人送了邓洁先回承恩公府了。
好在,邓洁也是个聪明人,一醒过来就知道自己出事了。一边往家赶,一边又赶紧让人往真君观带话,只说自己喝茶烫了手,先回家了。
再等翠缕回来,邓洁就知道,自己晕过去的时候,可能发生了很大的事情。可究竟是怎样的事情,邓洁并不敢细想。
要知道,翠缕醒来的时候,就躺在英王的卧榻之侧,还被二房的邓淑给亲眼看见了。如果,那个躺在英王身边的是她,邓洁觉得,自己恐怕活不长了。
邓洁比谁都清楚,邓如光和邓太后有多希望,邓家再出一个皇后。
邓洁在府里这么多年,被邓如光捧在手心,高高地压着所有姐妹,就因为她日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邓皇后。
邓家把宝押在邓洁身上,自然是希望她能中选,成为太子妃,成为皇后,扛起邓家未来的荣光。
可是,邓洁常年出入宫苑,知道邓太后是一个想法,肃宗却是另外一个态度。而且,最关键的是,邓皇后似乎也跟肃宗一条心。
邓太后再位高权重都没有用,她百年之后,邓洁要打交道的,一定是邓皇后。如果邓洁逆着邓皇后跟肃宗的意思进了东宫,做了太子妃,等邓太后一走,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只是,家里这么殷切地希望她中选,邓洁在家人面前,自然一个字都不敢提。在邓家的环境里面,所有人都满心满意地觉得,邓家必定还要出一个皇后。而这个皇后,多半还是邓洁。
如果只是一个人,两个人这么想,邓洁还有辩驳的余地。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邓洁只能闭嘴,把这个不安,悄悄地埋在心里。
眼见着家人越来越迫切地希望她成亲,嫁给太子,邓洁心里,就越发紧张。她是年初的生日,到现在,已经实打实十四岁了,若是今年能够定下亲事,明年十五,或者后年十六就能出嫁了。
邓洁也知道,自己的亲事,如果没做成太子妃,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可真要问邓洁,她觉得自己会如何收场,邓洁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她也担心,做不了太子妃,可若是做不了太子妃,邓洁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所以,这次在真君观里出事,邓洁一个字都不敢往外说。至于是谁救了她,赶车的小厮也说不清楚,只说是个道童扶了她出来,吩咐送回承恩公府。
邓洁自然不信,哪有这么简单的道理。可偏偏那个小厮跟中了邪似的,完全想不起来那个道童长什么模样。总之,十分诡异不说,听起来还像个圈套。
等邓太后的话传到承恩公府,邓洁也知道了,自己这一次,差点就被太后给牺牲掉了。如果她跟英王躺在一起,还被人给看见了。这门亲事,估计就不得不就此定下了。
英王是个富贵王爷,注定不会有什么出息。这样的婚事,邓洁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情愿的。要知道,她自小就按皇后的标准被人教导着长大,如何肯庸庸碌碌,无所事事地过完此生。
可是,退一步来说,如果邓洁没机会成为太子妃,那么嫁给英王,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要富贵有富贵,要威仪有威仪,做皇家的儿媳,就算不是太子妃,也差不到哪里去。
而且,太子继位之后,对这个年龄相仿的皇叔,总不会太过为难。而其他皇子的待遇,可就不好说了。所以,若是非要邓洁嫁给英王,她倒是也能够接受。
只是,邓家和邓太后有多走火入魔,邓洁也是十分清楚的。如果她跟英王被人撞破,那么,邓家必定会在定亲之前,除去她这个绊脚石。毕竟,邓洁如果嫁了英王,邓洁的姐妹,还怎么嫁给英王的侄子太子呢。
听说了翠缕的事情,邓洁才明白过来,不管那个道童是什么人假扮的,或者是什么人指使的都好,这个道童倒是扎扎实实地救了她一次。
否则,她的清白被毁,这门亲事,就算英王不提,肃宗也会提起来。等肃宗提起来的时候,就是她邓洁的死期到了。因为,邓家绝对不会允许邓洁挡了其他姐妹的道,邓家还要出皇后,怎么可能死心呢。
想通这一切,半吓半惊,邓洁也着实病了一场。在这期间,宫里的话又传到承恩公府,说太后有心让邓淑代替了自己,邓洁听了,心里有些想笑。
莫非,邓太后觉得,随便换一个人做太子妃,就能比自己做的好?这想法,实在有些太天真了。
邓太后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后的宝座,是因为贺太后。而邓皇后之所以能坐上皇后的宝座,也是因为贺太后。现在没了贺太后,邓家还想再随便出一个皇后,实在不怎么容易。
邓洁自懂事之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妃上面。虽然只是个未出阁的少女,可她对后宫,对前朝的事情,了解的,不比父亲邓云鸿少。
邓太后之所以做皇后,是因为太宗避实就虚,故意立了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女子做皇后。可以说,邓太后之所以成为皇后,就是因为贺太后的火力太猛了,太宗韬光养晦,所以才捧了邓太后这么一个软柿子做皇后。
而邓皇后之所以做皇后,也是因为贺太后,以及贺皇贵妃。贺家如日中天,邓太后一个没有背景依靠的女子,只能战战兢兢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