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崇祯大逆局>第十四章 战守

“臣以为不会。”张之极是勋贵武将之首,武将向来只能主战不能主和,况且他也认为建奴的议和没有多少诚意,便抱了一拳,斩钉截铁地说道:“当年汉高祖不仅议和,还和了亲,结果又如何呢?匈奴还是年年南下劫掠,彼辈狼子野心,羡慕我中原的繁华,岂会因为一纸议和文书而放弃了南下之志?”

“爱卿所言甚是!”崇祯微微一笑,有心要考一考张之极,道:“依爱卿之见,建奴若想攻占我大明都城,有几条路可以走?”

“不外乎四个方向。”张之极到底是武将世家,从小学的东西就是带兵打仗,对于大明朝首都的防御体系早就研究到家了,听崇祯问起,便连忙说道:“第一路便是走辽西走廊,攻破山海关,然后向西直入京师;第二路是走大同,攻下大同之后,沿着桑干河谷直插宣府背后,再折向东方,攻破居庸关,直逼京师;第三路是攻破张家口、宣府,然后沿桑干河谷进兵,直插居庸关,攻打京师;第四路便是蓟镇,蓟镇入京城有两条大路,一路是走古北口,直达密云,另一路是走喜峰口,直达迁安再折向西方。其余的譬如冷口等路,道路崎岖难行,建奴虽说也有可能选择,但是不如以上的路方便。这几路便是入京的大道,一旦有失,京城必暴露在建奴的铁骑之下。”

“善!”崇祯皇帝忍不住赞叹道,到底是武将世家啊,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排兵布阵的东西,水平能差到哪里去?听到张之极的议论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重用勋贵里面有才能的人,并且要开办军校,让更多的大明军人接受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

张之极的议论让崇祯燃起了指点江山的豪情,忍不住地又考了他一句,道:“那依你之见,这四个方向应该主要防守哪里?”

“应该主要防守蓟镇!”张之极想都没想,便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何?”崇祯眯着眼,意味深长地问道。

张之极也来了兴致,顾不上将皇帝晾在大门口,便眉飞色舞地说道:“山海关、大同、宣府这三个方向都有高城阔池来防守,不易攻破。而蓟镇受地形的影响,没有大同、宣府、山海关等坚固的堡垒,只有一些小关隘,屯不了多少兵,而且可以选择进攻的方向较多,一旦建奴发兵攻打这里,这些小关隘便很难抵挡。故而,若想防止建奴攻打京师,蓟镇这里的压力是最大的。”

“那防守蓟镇应该以何事为第一要务?”崇祯问道。

“当以练兵为第一要务!”张之极又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蓟镇没有山海关、大同、宣府这样的坚城,无法靠深沟高垒来阻挡建奴。而且从蓟镇入京师的道路很多,难以集中兵力防守一路。故而,防守蓟镇就该练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待建奴攻打到京师城下时,背靠着京师这座坚城,再与各地的勤王之师配合野战,这样方能打退敌军,打疼敌军。”

“大善!”崇祯皇帝忍不住高声赞叹道。之前没有发现,这张之极还真是个宝贝啊。他的想法与自己的不谋而合。

明代的大军事家、大思想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大明虽大,有四地最为紧要,四地若失,大明必亡!”这四个地方便是辽东、宣府、大同和蓟镇。

为什么这么说呢?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了。

总体来说,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共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便是阴山——燕山山脉一线,也就是北宋一直都想收回的幽云十六州的位置。

过了,第一道防线便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由北向南几乎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直到第二条防线秦岭——淮河一线。

明朝迁都北京的目的就是固守第一道防线,是为天子守国门。毫无疑问,此时,第一道防线的核心便是北京城,北京城一旦被攻破,那第一道防线就没有意义。

为了保卫京师,明军就依照地势建立了四个大军镇——由西向东分别是大同、宣府、蓟镇、辽东。

正如张之极所言,北方的游牧民族想要进攻京师就只能从这四个方面进军,否则就受到山脉阻挡,无法前进。

而这四路只要有一路被攻破,那京城的大门几乎就等于敞开,因为这四路几乎都处于通往京城的河谷走廊之地的隘口,一旦失陷,后金就可以沿着河谷、走廊这种山地中的平原高歌猛进,直捣京城。

当然,除了张之极说的那几个方向之外,后金攻破宣府、大同之后也可以学习蒙古伐金,向南绕过太行山去抄京城的后路。

不过,崇祯觉得皇太极采取这种行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明朝此时九边军镇的实力还很强,他要是敢孤军深入,甩开大后方向南绕过太行山,肯定会被包了饺子,只要皇太极脑子还正常,就不会干这事。

所以,就明朝而言,守卫第一道防线的核心是京城,保卫京城的四大护法便是宣大蓟辽四大军镇。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四大军镇在明史中出镜率最高,守将也最为优秀的原因。

而正如张之极所言,大同、宣府、山海关三个方向都有高大的城池坐镇,城高池深,能屯很多兵马和粮草,实力雄厚,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方游牧民族终明朝一世也没有攻破这三个大堡垒。

但是,蓟镇的情况就没有这么好了,受地形的限制,没有高大的城池,入京城的道路也多,分散防守,很难挡住游牧民族的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战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