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五十一章 同是天下沦落人
生在唐代,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大解放。

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她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爱情,对待爱情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然而这终究只是上层社会女性的专利。.

霍小玉作为一个从霍王府被赶出家门的弱女子,由社会中上层进入社会下层,纵使是“姿质侬艳,一生未见”如霍小玉,为了维持生活还是不得不沦落风尘,当了歌舞妓。

当时那种强大的等级观念决定了分属娼妓与贵族这两个不同阶级营垒的人之间是不会产生稳固而持久的爱情关系的。

所以霍小玉虽不断追求爱情生活,但心中还是常存疑虑,“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

在李益要离开她去上任时,她也只是表示只想和李益再过八年恩爱生活。

这些都是那个社会森严等级重压的结果。

在她心里已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这种结合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

社会环境影响着霍小玉,成为了她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

茶花女处所的法国正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也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

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已经高度发展,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过着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并且社会的等级制度依旧森严,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依旧轻视。

资本主义用虚伪的道德以及饥饿等生理需求使她们“自愿”接受贵族资产阶级的玩弄与蹂躏。

玛格丽特作为―个的农村姑娘,为了谋生,来到浮华的巴黎。

但是,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来自农村的弱女子,要在消费水平极高的大都会养活自己,玛格丽特不得不靠着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卖笑求生,成为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玩物。

资本家们围绕在她身边请求她做他们的情妇可只是因为她是当时最有名最漂亮的交际花,可以作为他们炫耀的资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从来没有一个人动过把她娶回家的念头。

所以这种阶级之间的不平等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还有就是人物自身性格的原因霍小玉与玛格丽特的性格虽然不尽相同,但她们对爱情都抱有纯真的憧憬和绝对的忠诚,毫无保留地付出。

也许正是因为社会等级制度的无法逾越,身份的卑微,风尘之中太多的无奈,才使她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格外认真,格外珍惜,格外忠诚。

但是她们还是忽略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残酷差距。

这也是导致她们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霍小玉作为霍王的小女儿,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礼,情趣高雅,能歌善舞,美貌深情。

因为多才与惜才,她想要找一个品格性情都要与她相称的才子。

之后她陷入了对才子李益的迷恋之中。

即便是清醒如她,在那些山盟海誓一纸作废,她被无情抛弃后更加伤心执着,最终一病不起。

温柔中的刚烈决绝以及内心的不甘又使她在离世前对李益大声责骂:“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将一个柔弱女子的刚毅品格推到了极致。

霍小玉所托非人,不管如何钟情痴心,也没有留住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最后用痴心一片换来的还是爱情的祭奠,她自己也为这份未果的爱情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

茶花女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姑娘,她在冲动、放纵和任性之中又不失忠诚认真。

她对人生的态度消极是因为她看透了人间的虚情假意。

在她的躯体里,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当她知道她的爱情破坏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时,她牺牲了自己,离开了阿尔芒,独自承受着误解和悲痛。

她把她和阿尔芒的爱情当作了生活的全部,以至于失去这段爱情后,她绝望地自暴自弃。

玛格丽特在默默忍受失去爱和幸福的苦痛的同时,还要忍受来看爱人的误解和猜疑。

最终她在贫病交加和孤独绝望郁郁而终。

茶花女的爱情也就成了一朵用血泪凝就而成的悲剧之花。

此外还有恋人的性格原因。

如果说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是造成霍小玉与玛格丽特的悲剧的外因,人物性格和对待爱情的态度是造成悲剧的内因,那么恋人身上懦弱等人生弱点则对这两段爱情悲剧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李益一开始是因为虚荣心,因见到了“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的霍小玉而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李益并非不爱霍小玉。

但当霍小玉怕李益因自己身份低贱而抛弃她时,他还引山河作喻,指日月表心,情辞恳切。

在他当官赴任前,他们曾经“如此二岁,日夜相从。”

当霍小玉对他说:“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时,他也又愧疚又感动,“不觉涕流”,毅然答应了要回来迎娶霍小玉。

然而,面对李母“以与商量表妹卢氏,言约已定”,爱情的狂热回到了现实的冷酷,他完全没有反抗精神,甚至连坦白的勇气都没有,反而因太夫人“素严毅”,就“逡巡敢辞让,遂就礼谢,便有近期”。

他开始感到惊惧和惶恐,“自以辜负盟约,大愆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同是天下沦落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