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谢靖言也就只知道覃祯的事情,并不知道覃祯与韩家的关系,更不知道那年覃荣上山与韩林修后来的冤案之间的联系。他又谨记谢珩的嘱托,不会轻易将覃祯的事情说出去。
韩濯此时的心思全在回青州这一件事情上,她也没有注意到谢靖言话中不对劲的地方,她低着头说:“谢哥哥,你给我几年时间……”
“嗯,好。”谢靖言是了解韩濯的,正是因为了解,他是不会劝韩濯留下来的。这样也好,大家本就是萍水相逢,缘来相聚,缘散离别。谢靖言看了一眼屋外,屋外月光如水,虽是初秋,已有三分凉意。
谢靖言走上前去,扶起了韩濯,说:“过几天,覃祯就要回去了,你也跟着他一起回去吧。”
谢靖言越是宽容大度,韩濯就越是感到内疚不安。
她现在就是一个小偷,偷走了人家的独门秘术,却要一拍屁股走人,实在是不厚道。
可再多的解释也没有什么用,韩濯是不会打消回青州的心思的,与其故作姿态的解释,不如什么都不解释。
哪怕谢如烟与谢靖言会觉得她就是一个薄情的人也好。
八月十五,覃祯在亭陵遇见了韩濯,这些天风波不断,从封神印到三生秘境,转眼已经过去了多半月时间。
覃仪的婚期定在十月初一,现下是九月初七。亭陵离青州三千里,快马加鞭不眠不休都要十日才能赶到,覃祯不敢再耽搁时间,当下决定回青州去。
他没有想到,韩濯回来找他,说是要和他一起回青州去。
覃祯从来都不是一个多心眼的,之前他知道韩濯还活着的时候,就很想带她回青州。当下韩濯这样说,他也是是很么都没有问,就爽快的答应了。
只是带着一个女孩子,定然不能风餐露宿,回青州的脚程怕是要慢上许多。
出发的日子就定在九月初九,那一天,谢如烟张罗了一桌子的好酒好饭为两人送行。
在饭桌上,谢靖言倒是很少见的一言不发,说话的都是谢如烟。
玲珑端上来一个描花漆盘,漆盘中放着几件衣物、一个赤金色名帖、通关文牒与白银。
别看谢如烟是个冷清的人,心思却比谁都细腻。韩濯心下感动不已,也不矫情从玲珑手中接过漆盘,向谢氏姐弟道了一声谢。
韩濯从漆盘中拿起一个赤金色的名帖,打开看了,上面写着“史国亭陵,谢氏女,谢景。”
更难能可贵的是,名贴上加盖着亭陵官衙的宝印。
“阿濯,你在青州要一切小心。”柳明是知道韩濯的事情的,这名帖正是他一早去官衙里拿出来的。这些年的相处下来,柳明与韩濯也算得上是好友知己,他便又多叮嘱了韩濯几句。
覃祯不傻,从这些人的话中,他也听出了韩濯去青州的目的。当年的供词是覃仪亲笔写的,覃祯不拦着韩濯,还要把她往青州带,这不是他心大,是他太相信自己的父皇与皇兄。
听说,韩濯幼时与四娘娘雪镜最是要好,雪镜也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对待。韩林修死无葬身之地,韩濯已经是可怜至极。如今四娘娘病重,他在宗庙为皇帝祈福时,无意中听见四娘娘在那里说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韩濯一面。
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自己知道了,长辈的心愿,自己本就应该尽一份力。
而且,覃祯相信,就算皇帝知道韩濯还活在世上,也绝对不会为难她。
今日坐在桌上的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这一顿饭哪怕是山珍海味也注定是食不知味。
“我会照顾好濯妹妹的,你们就放心吧。”覃祯见韩濯眼圈红红的,一桌子人也不是很开心的样子,主动打圆场道。
只是在场的众人,无一不是站在韩濯的立场上。韩濯不是个冒失的孩子,她既然决定了去青州,韩家的事情肯定是有蹊跷。不管过程怎么样,只要证明韩林修是清白的,那覃仪就是坏人,覃仪又是覃祯的同胞哥哥,真不知道韩濯要怎么面对覃祯。
尴尬的结束了这个饭局之后,谢家人送韩濯与覃祯去渡口,谢靖言是个喜聚不喜散的,他寻了个借口并没有去送韩濯。
直到韩濯与覃祯乘船离开,谢靖言也没有出现。
韩濯本就对谢靖言很是愧疚,谢靖言这一不来,她倒是真的觉得谢靖言生了自己的气。此去天高水长,一别千里,不知再见面又是何年何月。她坐在船上,看着远处的风景渐渐模糊,耳边只剩下水声风声,才抱着头哭了起来。
小时候,朝堂上有人陷害韩林修,韩林修从马车上掉下来收了重伤,韩濯在床榻前照顾了很久的时间。那人是韩林修一手提拔上来的,韩林修躺在病榻上一个劲的叹息。
韩濯见韩林修常常皱着眉头,问他:“父亲可是哪里不舒服了?女儿去请郎中来。”
韩林修摸摸韩濯的头,说:“人心善变,我只是心里难过。”
“那种忘恩负义的人,父亲为那种人生气不值得。”韩濯气鼓鼓的说,“等女儿长大了,替父亲好好教训他。”
“还是阿濯最乖了。”韩林修被韩濯逗的发笑,摸着她的手说,“人生在世,‘信义’两字最是重要,丢了‘信’与‘义’,人就不配当人了。阿濯可要记得,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学那些背信弃义的人,要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
要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
韩濯心中憋的难受,她从小就听韩林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