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战国之名士崛起>第143章 本味
饼口感粗糙如沙粒,硬度直逼树皮,尤其是吃多了之后不消化,长期食用甚至会引发胃病。没有加入碱水的面条,放入锅中就变成面糊,还不如做疙瘩汤呢。

几乎所有人都对小麦的口感不抱任何希望,尤其是在贵族之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嫌弃小麦粗劣的口感,事实上很多名士喜欢吃小麦,这种习惯在华夏一直延续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喜欢的理由很强大,因为小麦做成的食物难吃。尤其是以麦饼为最,但是名士们喜欢,尤其是隐居的名士更是将麦饼视为恩物。为什么名士会如此青睐麦饼?

就因为……难吃。

隐居名士处处和自己过不去,连入嘴的那一口,都是如此。

甚至在秦汉时期,名士吃麦饼成为一种流行。仿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会酸几句诗赋的士子,在吃上麦饼的那一刻,人生得到了升华。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告:“哥已经吃麦饼了,哥已经是隐士了,哥要哔哔几句……”

内心铺垫了无数念头,在面条入口的那一刻,南卓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说好的粗糙难以下咽的感觉呢?

为什么麦粉做成条状物会有种弹牙顺滑的口感,而且麦子独有的清香充满口腔的那一刻,让人有种口齿生津的美妙感受。大骨熬成的高汤是这个时代唯一可以媲美味精的调味素,而且浓厚的口感是任何味精和鸡精都无法比拟的醇香,加上骨头中包含的油脂,让香味成倍的释放,甚至让人徜徉于美妙幻境之中。

仿佛置身在六月滚滚麦浪之中,金黄色的麦子随着风摇曳着韧劲十足的身姿,发出沙沙的婆娑声。

这种味蕾上刺激,尤为第一次最为清晰和夸张。南卓甚至有种这辈子都白活了的错觉,有种热泪想要喷涌而出的心酸和激动。反倒是边子白却丝毫没有激动的迹象,多稀罕呢?大骨汤做汤底的鸡蛋面,他在之前想吃就吃。可没有蒜,没有香菜,能成就一碗有灵魂的面条吗?

边子白还是觉得面前的这碗面是失败的,是美中不足的,但至少能够让他下咽的食物。比粗劣的小米饭咸菜要好很多。

公孙鞅故意在之前不说口感,等到南卓入口之后,才笑道:“想不到吧!麦粉如此制作,竟然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口感。这大概就是子白说的食物本来的味道。”不过公孙鞅也知道麦粉加工到能够制作面条的程度颇为不易,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他当然不知道碾子可以轻易的做到这种程度,而且还不怎么费力。因为拉碾子的是牲口,不是人。

而早就饥肠辘辘的当利在南卓开吃之后,也用木箸挑起一团面条,吃了起来。呼噜噜,呼噜噜,饭厅里到处都是吃面的呼噜声。

唯独苟变大口喝着酒,一边还在叹息。自己光顾着从家里头偷酒,竟然没有想过要带下酒菜过来,失误啊!失误!

苟家的厨子根本就做不出白圭的菜肴,但是苟家的食材可是不差的啊!就是出城去买一条大鱼,炖上一锅水煮鱼也好过吃炒鸡蛋啊!反正对苟变来说,他不挑食,但对鸡蛋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可没办法,白圭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食材,他也无能为力。

第一次来边子白家里吃饭的南卓,此时看向边子白的眼神有些复杂。

在吃之前,南卓对边子白的身份一直很怀疑,传言不可信。因为边子白的很多做派像是一个没有接收过贵族洗礼的平民,对于礼仪也不甚了解。以至于,一度他猜测边子白应该是一个平民,最多也是小康之家而已。

可从食物中,南卓终于承认,他错了,甚至错得离谱。别看是一碗面而已,将麦粉磨制如此精细,就价格不低,加上羊肉、汤头、荷包蛋,甚至一些平日里不在意的咸菜,都做到精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别说普通人了,就连南卓这个公卿之子都没有见过。

很难想象,边子白这个家伙会是出自平民?反倒是隐士出山更为贴切一些。因为南卓也参加过不少贵族宴会,就食物来说,料理的精细程度,肯定不及边子白家的水准,口感就不说了,那些是猪食。

南卓甚至心想,普通贵族恐怕根本就不会如此对吃感兴趣。饱食之后的一盏茶,茶叶独有的清香,涤荡着口中食物残留的味道,让人精神顿时一振,仿佛周身毛发都舒展开了一样惬意。南卓对自己人生快二十年的锦衣玉食产生了怀疑。也许贵族似乎不该像他之前的饮食那样粗犷,太粗鄙了,刀子切肉,口味厚重的肉酱,还有干巴巴的小米饭伴着香气扑鼻的猪油,这种饭食只配喂狗。

边子白家里的饭菜,才是人吃的饭菜。

当然,公孙鞅还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边子白不吃脍。原因不是因为脍不好吃,而是脍容易让人得病,最严重的就是内疽(寄生虫病)。南卓回忆起他周围的人,作为贵族,吃脍是一种常态。但是好像很多喜欢吃脍的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肚子胀大,面黄肌瘦,往往没几年就会死去。

想到这里,南卓有点不寒而栗的惊悚,他虽然不会对脍强烈的偏好,但是每个月总少不了吃一两顿。可是此时此刻,他有种幻觉,仿佛吃到肚子里的脍都成了虫子,在他的五脏六腑之内蠕动。

他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对脍下箸了,真要是得了内疽,简直就是身不如死。

一场不算兴师动众的飨食,让南卓对边子白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边子白来历肯定不简单,如果但从对美食的喜


状态提示:第143章 本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