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战国之名士崛起>第270章 大能,跪了
得不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片战场,而且还要有很容易获得后勤的补充。满足了这些条件,上军就有可以和赵军一战的资本。”

“筑堡,让赵军打一场毫无意义的攻城战吧?你恐怕心里已经有了最理想的战场,那么你来我这里干什么?”王诩一下子就猜到了边子白的想法,其实很容易,上军能够选择的战争方式一共就两种,沿着大河,用河防的水军来防御赵军南下是一个办法。

但是缺点很明显,大河太长,只能固守马陵和戚邑,沿途用水军防御。但是很难阻止赵军从其他地方渡河作战。虽然扼守大河天险,但是在冬天的枯水期,河面下降之后,渡河将变得非常容易。显然,这种被动防御的方法不可行。

其次就是,在赵国和卫国的边境驻扎大军,固守城邑。但坏处台明显,因为孤立无援之下,固守的军队会绝望,甚至有兵变的威胁。这样的局势之下,根本就不敢说有胜利的希望。能够从战场上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但同时,这样的好处就是,赵军随时随地都会被牵制在边境线,一旦南下,就有可能被断绝后路的危险。同时也将放开戚邑和帝丘的外围,让赵军长驱直入发动进攻。如果赵军攻破帝丘,什么也别说了,卫国就该被灭国。几万人就能攻下一个国都,可见卫国已经虚弱成什么样了?

二十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帝丘又是难以攻破的,需要长期围城。五万人围困不现实,十万人将将够了,二十万人才是游刃有余。且不说赵国能够派遣出二十万的大军。就算是有,赵国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一支军队的粮食负担。战争无法持久。但是帝丘却不一样,卫国有过被灭国的惨痛的,帝丘营造的如同铜墙铁壁就不说了,光是几个规模极大的粮仓就能让城内百姓和军队被围困两年也不会发生饥荒。

王诩连连点头道:“不错,这个思路可行。”自从吴起之后,又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起,王诩顿时技痒,说道:“不防你说一下在何地布防。”

“慢,你我各写一个字,可好!”王诩手指沾着茶汤,按在桌面上。

边子白没有拒绝的道理,随即笑道:“可!”

两人各自写完之后,看向对方写的字,顿时笑起来。

这一刻,两人都有心心相惜的促动,因为两人都都看准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足以让赵军寝食难安。

边子白乘热打铁道:“王师高见,既然小子的布局都让王师看透,还请王师出手执掌上军指挥权,翌日挫败赵军南下之阴谋。”

南卓顿时表态:“是啊!王师出手,赵军不败都不可能。还请王师挽救数十万百姓之危难,不吝出手。我上军自我父之下,莫不敢从。”

他这表态之下,等于是让王诩接过上军的指挥权。从南卓看来,王诩可能是卫国境内最靠谱的上军指挥人选了。可是就连卫公恐怕都清不动王诩,他的父亲南丰之前也就放弃了。没想到峰回路站,有了转机,他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了。

王诩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还有这个坑等着自己啊!

他不过是随便参谋一下,给边子白一点建议而已。怎么到头来变成了把自己都给坑进去了呢?

王诩似乎满怀恶意的猜测,边子白这家伙不会是故意来请教自己,最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自己,而他……从整件事情之中给摘出去?可问题是,他要有吴起的本事和胆量,也不至于如此啊!嘴角哆嗦着,王诩愤恨道:“边子白,你又来害我?”

“小子心诚,还请王师不要推辞。”几万人的生死,边子白虽然心硬,但也不敢真不把人命当回事。无奈之下,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作为时代顶级聪明人,王诩能猜不到边子白的想法吗?

正因为他能猜到,他才怕了,才会说出:你又来害我。之类的话。

王诩眼神不由自主的流落到了南卓的身上,他对这个‘外人’深恶痛绝,但发现对方并没有‘识相’的想要离开的样子,也是颇为无奈,暗道:人生总要遭遇一些磨难,可老头子已经快七十岁了,还要受如此的惊吓,流年不利啊!

“老夫没有打过仗。”

王诩的回答显然让听的人很不满意,就像是一个拥有六块腹肌,上半身练成三角身材的猛男,偷偷摸摸去找了一家街头发小广告的医院,面对一个鹤发童颜,颇有神医风范的老头,难以启齿的出说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不举。

对于一个军事理论家来说,没打过仗,恐怕和上述的猛男有一样的难言之隐。

述说历代兵家,姜子牙、孙武、吴起……那个不是在战场早就了自己的显赫威名之后,才写下了对战争的思考和经验,成为后人拜读的兵家法典。可是王诩都准备写兵法了,而且还带了几个弟子跟着他学习兵法,自己却没有打过仗?这要是让他的弟子知道了,王诩的老脸还往哪儿搁?

可没办法,这是事实,王诩也不能硬着头皮认下不是?

万一边子白得寸进尺,要他一起上战场呢?

他要是有吴起的本事,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出手了,对付赵军而已,不算是什么强大到让人无法战争的对手。可问题是,王诩很担心自己上了战场,指挥千军万马之后的结果,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溃败。这样的话,他还有什么脸面大徒弟,说什么:兵者,势也;顺其势,则进;逆其势,则退……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状态提示:第270章 大能,跪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