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甩开老婆去泡妞>第1593章 军火库!(第三更!)

第1593章军火库!(第三更!)

祝大家周二愉快!

……

铁桌子上的那部老式电话旁边,放着楚扬要找的东西---一个牛皮纸定制成的记事本。

按照一般的思维来说,这种本子上应该记载着关于这个军火库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当楚扬随便打开记事本看了一眼,也看到了这些。

看了一眼有些好奇的黄东东,楚扬笑着说:“嘿嘿,假如以前电脑也能普及的话,那么我们更能轻松了解到这些东西的来历了。”

黄东东问道:“上面写的什么?”

楚扬在桌子上轻轻的拍打了一下,翻开了第一页:1945年,9月26号。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就知道上个世纪的45年9月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

而1945年的9月26号,已经是二战正式结束后的第24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同年5月8日,前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了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和###爱娃自杀而死,德国随即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日子之前,前苏联红军就已经攻克了柏林。

但是,这个牛皮纸记事本上的第一页,却是从9月26号开始的,说明这个武器装备库,也应该是从这一天正式存在的。

“看样子好像是个日记本啊,不过又不像。”

楚扬又翻开了第二页,随即看到了手写的一些密密麻麻的俄文。

楚扬这种人,在上学时不一定记得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谁,但人家在干了杀手后,却很注意学习。

现在的楚扬,不仅能够讲的一口带有伦敦腔的英文,而且还会说日、韩、俄等语言,也算是个自学成才的楷模了吧,所以才能看懂这些书写潦草的俄文,也看到了一段别人不知道的秘史。

记事本上的文字,是以第一人称来书写的,采取的是倒叙手法,从1945年的6月21号开始讲起。

……

1945年的6月21号,苏联红军第三十二集团军辖下的第六机械师长官莫斯列夫少将,奉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密令,率四千六百七十五人,来到了格鲁吉亚省的第比利斯大峡谷,参与秘密研究基地的创建工程。

除了莫斯列夫少将本人外,没有人知道这个基地是用来研究什么东西的,属于高度机密。

来到第比利斯大峡谷后,经过十四天的精密勘测,莫斯列夫率领的有关专家,在比邻库拉河的大峡谷下方,找到了比较适合建造地下城的石灰岩层,遂动用大型机械,开始了正式的创建工作。

工程开始的前一个月,过程很顺利,只是在7月22号清晨的早上,负责驾驶大型挖掘机的康克拉夫上士,却在工作几分钟后,却在一声闷响中,连人带机器的消失不见了,整个工地上顿时大惊,当即汇报给了莫斯列夫少将。

等莫斯列夫少将和有关专家赶到后,才发现他们施工的深坑下方,出现了一个方圆十余米的大洞。

而可怜的康克拉夫上士,正在下方几十米的一个洞穴内,发出急促的呼救声。

包括地质学家在内的施工者们,谁都没有想到,在第比利斯大峡谷的下方,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可以陷下大型机械的洞穴。

负责带领专家小组的博士,亲自与十几名官兵,顺着缆绳来到了下方,才发现陷下康克拉夫上士的地方,原来是个空间大约为七千平米的地下深层岩洞,岩洞中有着最少几万年才能形成的钟乳石。

本来该深挖的地方,忽然发现这样一个岩洞,这就彻底打破了原先的施工计划,莫斯列夫少将不得不再次和地质专家,重新商议施工方案。

按照莫斯列夫少将的意思,是直接利用岩洞,只须稍微休整一下,把那些钟乳石炸掉,那么就能把这个岩洞,改造成一个现成的秘密研究基地了。

不过,当时跟随建工的地质学女博士巴塞爱娃,却强烈反对这个方案,声称这些存在了几万年的钟乳石,乃是大自然留给世人的财富,绝不能就这样毁去,相反还得给予最大的保护。

可是,当时苏维埃政府给攻城部队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年工,如果另外勘测地址,重新寻找合适的石灰岩层,肯定无法逾期完工的。

更何况,这个有着钟乳石的地下岩洞,在被‘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被妥善管理,还不一样会遭到人为的破坏吗?

毕竟当时整个苏联刚从战乱中脱身,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有谁会在意这些大自然留下的瑰宝呢?

经过专家小组几天的激烈争论,最终形成了一致方案:为了保存万年岩洞的完好,苦心创建的秘密研究基地,将由地下改为地上,将这个万年岩洞,深埋在秘密基地的下方……

于是,为了保护这个万年岩洞,本该在大峡谷下方再深挖一百米的方案,就彻底改变了:借着大峡谷深达一百一十米的自然凹势,用足够多的钢筋混凝土,在方圆数万平米的峡谷上方,修建一个高约三十米的大盖子,再在这个盖子上方填满厚达八十米的土壤……

修改后的施工方案,要比计划中的施工方案,费力费时十几倍,尤其是整个大峡谷的封盖,更是挑战着专家组的创造极限。

幸好,第比利斯大峡谷发现万年岩洞的事情,引起了苏维埃政府的极大重视,在派人做了详细的视察后,不但再次派遣了更多的施工部队、有关专家,而且还将时间向后延长了一年。

当时的苏联领导


状态提示:第1593章 军火库!(第三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