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第一太子>第121章 口唇茶

不过安又规,在扬州带这么多年也不是吃干饭的,就在他进来大牢没有多久,就有人来就他们出去了,当然连带着陈思诲和翟守珣也是一并被救了出去。

扬州城现在是全城戒严,根本就出不去,但是把守城门的人有翟守珣以前当李重进首席谋士的时候,提拔过一个小兵,现在他是看守北门的小队长。

面对恩人他也不敢放他们出去,但是他也是知恩不报的人,用吊篮把他们放到了城外,幸亏这看守北门的都是他的生死兄弟。

安友规现在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到汴京城去禀报扬州现在的状况,其实他去见皇帝最为重要的是为了向皇帝当面陈述扬州的布防和粮草存放情况。

等到李重进将城内所有的反抗情绪都镇压下来之后才发现安友规等人已经逃跑了,看守大牢的狱卒全部被打晕了。

气的李重进大骂这些狱卒无能,现在他是更加的害怕了,契丹没有什么消息,就连自己派人送去南唐的人还没有回来,现在安友规一定去了大宋。

大宋的皇帝也一定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擅自关押大臣,这就是谋反,虽然自己早就想好了谋反,但是还没有准备好。

契丹答应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办到,南唐还是没有回应,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单纯的冲锋陷阵还行,真是亲扯到用脑子的东西李重进还真是一头猪。

无奈之下之后再次请教谋士张崇诂,这家伙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

就建议老李再次向南唐求救,他还对南唐抱有一定的幻想,于是李重进全身心的投入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再次派人送给李璟。不够他的信使刚出扬州城没有多远就被人给接了下来。

汴京城,赵匡胤正在接见安友规,这家伙自从从扬州大牢里逃出来找之后就立刻飞奔京城而来了,至于陈思诲和翟守珣则是被他留在了扬州。

原因是自己觉得带着他们浪费时间,还不如他一个人骑马来的快,不然他到京城的时间还要在晚上几天。

“好好,按爱卿你说的这些十分的及时,不愧是我大宋的忠臣,就凭你这些情报,我大宋就能轻而易举的拿下扬州城。爱卿功不可没。”

原来安友规将扬州城内内兵力分布,还有粮草的囤积的情况直接报告给了赵匡胤,也就是赵匡胤现在已经知道扬州城内的粮草分布图了。这彻没有开始的平叛战争已经胜利了一半。

大喜之下的赵匡胤立刻赏赐给安友规许多自己穿过的衣服,也就是几件旧衣服,可是就怎么奇怪,这是皇帝穿过的,臣子都以能得到皇帝用过的东西为荣,您不知道安友规那个兴奋。

同时也任命他为监军,监前军,并且任命他为滁州刺史,安友规高高兴兴的退下了。

这个时候赵旭走了进来直接将手中的信递给赵匡胤,赵匡胤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还是缓缓的展开了,只见上面写着:

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主麾下:重进系周室之懿亲,藩镇之旧臣,世受先帝深恩,不忍背负,今将举兵入汴。

乞求大王援助一旅之师,联合齐进,声罪致讨,若侥幸成功,重进定当拱手听命,还爵于朝廷,少效臣节于万一,宁敢穷兵黩武为哉?惟大王垂谅焉!

啪!

赵匡胤的手重重的拍在了身前的御案上,看来气的不轻:

“这个李重进前番给南唐写信勾结的事情,这一次还敢再次向唐国求救,更大胆的是他还亢朝廷的钦差,这次朕一定不会再放过他,以你,朕答应过这次你全权负责,你想怎么办?”

本来赵匡胤是想自己御驾亲征的,但是在不久前他答应了赵旭这个李重进要交给他处置,所以赵匡胤有心去,也不会和他儿子争。

“嘿嘿,我没有什么打算,这次只要调动我禁军的一万禁军就可以了,其他的人就不用了。”赵旭想都没有想的说出来了。

赵匡胤眉头一皱,心里暗暗的想到:

“这李重进以前和自己共同在柴荣的帐下效力,虽然他本人没有什么头脑,但是他也不失为一员虎将,现在扬州城内的兵力也不少,只带一万士兵……”

“只带一万士兵似乎有不妥吧,这样让石守信和慕容延钊也去吧,这样的话朕也更放心,你看怎么样?”

“不行,绝对不行。”赵旭一听赵匡胤还要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去,立刻就跳了起来。

开玩笑,还能让他们这批开国将领立大功吗,他们已经身负开国的大功,又手握重权,本身就已经是新的贵族了,不能再让他们有战功了。

当日的赵匡胤不就是这样吗,慢慢的在军中积累了威望,后来振臂一呼将大周的天下改成了赵姓。

“为什么不能,他们都是是百战之将,比你的实战经验还要多,怎么就不能让他们领兵去呢,旭儿你在想什么?”赵匡胤有些不解。

不过赵旭并没有多解释只说了一句话:

“当年您不也是百战之将,您不也是对大周忠心耿耿的吗?”

赵匡胤听到这句话后也是没有说什么,同意了赵旭只带一万人去扬州,将领任他挑选他也不过问了。

在赵旭离开后,赵匡胤也陷入了沉思,以前他没有想这么多,现在经过儿子这么一提他觉得自己是该做些什么了。

这些开国将领都是手握着兵权,他们也许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是他们的部下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状态提示:第121章 口唇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