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盯着吴承鉴,他对十三行那场大火其实是有疑心的,甚至从获利推断几乎都要认定就是吴承鉴烧的,可是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并无实据。吴承鉴最后的这番辩白,听起来倒也有几分道理,当然刘全也不会就此全信了。
周贻瑾搭腔道:“全公,有些事情,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又有些事情,论事不论心,论心世间无完人。昊官他是个孝子,但不是完人。有些事情,他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但他有能耐,却又有顾忌,为人处世既有底线,又能把握分寸,这样的人,我觉得还是很好用的。”
这番话,明里是调停,暗中又藏有讽喻:前面两句,一个“孝”字以父子关系暗比北京与广州、乾隆与保商、和珅与吴承鉴,北京是帝皇所在,乾隆是君父,保商是臣子,和珅是上级,吴承鉴是下属,吴承鉴之对和珅,以下奉上,就算真有忠心,也做不到事事都合上峰的心意,但至少他没有真的倒向别人那里去;而后一句则点出吴承鉴的能耐,这是要告诉和珅吴承鉴还是很好用的,你眼下未必能找到比他更好用的人。
刘全哈哈大笑:“周师爷好口才,这话便是中堂大人听了,也得夸赞一句的。”
周贻瑾低头为礼。
刘全眯着眼睛,瞄着这两个人:吴承鉴眉梢如剑,显然其性刚烈,周贻瑾却低眉如柳,显然其质阴柔。这两个人这两年干出来的两桩事情,都出乎他意料之外。
不过正如周贻瑾暗语中所表达的,吴承鉴的确是个知道利益权衡的人,这样的人比起无脑冲动或者全无底线的人,似乎更值得信任,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有实力。
不管是帝王还是将相,对待真正有实力的人和没有实力的人,他们的容忍程度是可以差很远的。
“也罢。”刘全轻轻地一声冷哼,然后才说道:“我今天来也不是要跟你们算账的,真要算账,刚才就不收你们礼了。然而有一句话我还是要挑明了。”
吴承鉴道:“全公请说。”
刘全道:“这次的事情,不管是通盘计划,还是顺势而为,总之昊官你做得漂亮。既然事情做漂亮了,那老朽也就认了。可是你也得给我记明白了,有道是:事不过三!去年的事情,算是吉山瞎眼招惹了你,你被迫反击;今年的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可是再往后,不管论心还是论事,都不许再有第三回了。我刘全言尽于此,望昊官自重。”
吴承鉴站了起来,一揖到底:“全公厚爱,吴承鉴永铭于心,有些事情,吴承鉴也只盼这辈子都不要再遇到。”
刘全轻轻一哼,道:“希望如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