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颠覆清朝>第4章 遭遇战

临晨3时左右,一支北伐军部队悄悄的出现在咸阳东部大约5公里的地方。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旷野依然还是黑漆漆的。由于7月份进入雨季,北部的渭河水暴涨,犹如一条银带滚滚东流。“报告旅长,我们到达指定位置,”一名作战参谋道。该旅长果断道:“命令部队迅速展开,派出侦骑对西安方向实施jing戒。

这位旅长姓张安徽人,是上海军校二期学员。所部屡属第41师陆长林部第121旅,张旅长是接受陆长林的命令,率领所部迂回到咸阳东侧,目的是防止清军向西安方向逃跑。部队展开后,天已经大亮,突然从东侧跑来几匹战马。几匹战马飞快的来到面前,为首一名排长滚鞍下马。“报告旅长,前方5公里发现俄军部队!”

“俄军部队?有多少兵力?”旅长吃惊问道。“估计是大队人马,一眼望不到边。”侦察排长肯定道。“旅长,莫非俄军发现了我们的意图,派出增援部队?”作战参谋吃惊道。“不可能,看样子冷司令已经占领长安县,俄军是闻风而逃,不过俄军向西部逃跑令人意外。火速派人向师长禀报,命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准备战斗。”

北伐军迅速开始构筑战壕工事,这次兵出秦岭,西路兵团每名士兵都配备了一把战锹,是专门为野战量身定做的。士兵们挥汗如雨,很快战壕就挖到齐腰深。这功夫大路上出现了俄军的身影。果然如此,俄军大队人马果然一眼望不到边。更奇怪的是俄军士兵身上大包小裹,根本不像一支要作战的部队。

“旅长,俄军这是怎么回事,根本不象前来作战,倒像是行军。瞧他们身上的大包小裹,显然是撤退。”一名参谋拿着望远镜嘟囔道。“妈的这帮畜生,撤退前肯定在西安进行了大肆抢劫,西安的老百姓遭殃了。”张旅长见到这番情景气不打一处来接道:“把俄军放近了给我狠狠打。”

当俄军先头部队进入七八十米的距离,一声令下密集的弹雨迎面扫去。俄军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大路上倒下一片俄军士兵,并且丢下了满地包裹。突然打击俄军懵了,公路上的俄军一片混乱向后面退去。此时,亚历山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正在悠然自得。前面突然爆发枪声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情况?”亚历山大厉声喝问。

不一会儿前方一飞骑而至,“将军阁下,前锋部队遭到北伐军阻击。”“不可能,这个方向怎么能有北伐军,若是有北伐军清廷总督早就禀报了。”俄军参谋长不相信。“一定是北伐军的小股部队阻截,命令前锋部队立即发起攻击,突破北伐军的阻截。看样子北伐军已经知道我们向西撤退了,我们必须加快撤退速度。”亚历山大如果马上选择回撤西安城,利用高大的城墙负隅顽抗,或许能抵挡十天半月的,可是他错过了机会。

半个小时后,俄军分散兵线沿着大路两侧发动了攻势。俄军由于判断失误没有投入火炮部队,而是命令前锋部队即刻发动攻击。俄军士兵尽管勇敢无畏,可是他们遇到的对手更强悍。面对俄军发动集团冲锋,北伐军士兵弹无虚发,俄军士兵不时的栽倒在冲锋路上。

俄军士兵不计伤亡、前赴后继。进入手榴弹she程,士兵们开始投掷手榴弹,猛烈的爆炸俄军难以招架,丢下大批尸体退了下去。一个小时后,“报告将军阁下,北伐军大约一个旅兵力正面阻击,我军两个团的冲锋被打退了。亚历山大闻听发怒道:“命令火炮部队投入战斗,出动一个旅兵力发动连番进攻!”不久俄军的火炮开始轰击,连番的攻击开始。

阻击战打响后,一副怪异的场面出现了。听到东侧响起枪声,咸阳的清军大吃一惊。东城门楼上,总督汪士奇登上城楼。“总督大人,前面好像是北伐军和俄军爆发激战,看样子俄军是来增援的,我们是否出兵!”一名属下喜滋滋道。“蠢材,北伐军一定是兵分两路,说明一支大军从子午道过来,俄军向东无法撤退,所以才向西部逃跑。俄国人没有想到在我的家门口遭遇北伐军,这就是报应。传我命令,谁胆敢擅自出兵,军法从事。”

汪士奇说完拿起望远镜查看,这功夫俄军的大炮开始轰击,前面爆炸的粉尘遮天蔽i。“大人,俄军的炮火如此猛烈,北伐军恐怕抵挡不住。”汪士奇没有吱声,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可以见证双方是如如何作战,谁更强悍。眼下不管那方胜利,自己都能选择,汪士奇要等等看。坦率说出于对俄军的憎恨,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心里更倾向北伐军胜利。毕竟同是炎黄子孙,浸透在骨子里的东西。

俄军的炮火停止了,又开始发动凶猛的攻击,密集的枪声又开始骤响。汪士奇放下望远镜感叹道:“你们看到没有,都说北伐军强悍,眼见为实这就是强悍。如果你们面临这样恐怖的炮火,恐怕早就崩溃了。”属下闻听心里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激战依然持续,俄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汪士奇包括所有城墙上的人,不由得开始为北伐军而担心。他们心里不明白,难倒北伐军就这么点兵力吗?

师长陆长林在城东接到禀报,立即派人首先向副司令何猛禀报,接着通知咸阳城北的第122旅火速向城东增援。而陆长林自己率领123旅由城南火速向城东增援。此时121旅激战更加猛烈,俄军似乎在玩命了。已经鏖战将近两个小时,俄军不断地投入部队发动冲击,战况更加危机。

<

状态提示:第4章 遭遇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